叔季滔滔未见刚,每闻健论意差强。
向来曾劾灯笼锦,老去聊凝画戟香。
世运横流安所止,圣朝未舍岂容藏。
几回欲上铃斋谒,衰病无因可去乡。
猜你喜欢
戍满归来薇亦刚,策名不觉十年彊。素无沂国三场志,曾有西山一瓣香。
晁董未能免科举,孔颜方可语行藏。要为天下奇男子,宁论区区国与乡。
病与愁兼怯酒船,巴歌闻罢更凄然。
此身未死长为客,回首夔州又二年。
金入洪炉不厌频,精真那计受纤尘。
苏门果有忠臣在,肯放坡诗百态新?
这首诗是评苏轼及其后学的诗,可与第二十二首对照看。苏轼是一位天才的文学巨匠,在等多方面都达到极高的造诣,堪称宋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苏轼学博才高,以翻新出奇的精神对待艺术规范,纵意所如,触手成春,在艺术上开一代之风。苏诗虽然有议论化、散文化倾向,但是由于苏轼杰出的才能,他的诗多数比喻生动新奇,妙喻连生;用典稳妥精当,浑然天成;对仗精工活泼,不落俗套。苏轼对艺术技巧的把握可谓挥洒自如,如行云流水不留锻炼痕迹。所以元好问给予苏轼诗歌以高度评价,称赞他的诗是经得起锤炼,不受纤尘的真金。
苏轼在当是文坛上有巨大的声誉,有许多文人围绕在其周围。著名的有苏门四学士: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秦观。这四人都没有继承苏轼的思想和艺术。黄庭坚是江西诗派的开创者,秦观长于词,其诗如词一样婉约。张、晁成就不大。至于其他后学者既没有苏轼的思想,又没有苏轼的才力,往往在文字、典故、辞藻方面追求新奇,以至于怪样百出。于是在这首诗的后两句,元好问不满并批评了这种风气。
庙堂有诗伯,草野无诗人。岂伊无诗人,零落谁为论。
所论道不直,遗编空复陈。鹿门有雏凤,示我诗一编。
游迹滞关中,长吟远望天。身后无知音,空留丹黄痕。
曰予本恨人,读子怆我魂。弃置情不忍,录为箧中珍。
人生谁不死,毋为苛先民。
天生神物,十朋之龟。或游于火,或游于蓍。虽云类殊,象二一归。
亹亹致用,极数尽几。
峨峨海中山,十二楼五城。
仙人驷玉虬,径上凌紫清。
中道忽回薄,珪符下玉京。
彤幨曜白日,锦舆上头行。
扶桑揽余辔,缓步宽作程。
世间行己地,端亦胜蓬瀛。
谁乎低着身,哑咤闻新莺。
何如携令名,归以见母兄。
用世无小大,千里亦民氓。
少施五夸手,竚录屏风名。
万山围一城,闽粤此钥锁。一岩瞰城立,一佛踞岩坐。
旁立古女仙,遣容何婀娜?传闻昔争墩,此语恐未果。
如何岩巅石,莲印遍磊砢。入岩岩转深,岩势侧而椭。
岩居金色身,炉烟袅古火。岩腹蓄乳泉,时作天花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