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尖一髠一逢掖,鼎足剧饮豪无敌。
前杯未酹注后杯,髠腹虽大盛不得。
就中觱篥胆尤粗,奋臂乃欲倒葫芦。
瞿聃有此两高弟,彼儒以是丘之徒。
老夫少年亦酣畅,衰病着身屏盆盎。
颇能和会三家书,安敢追陪百觚量。
猜你喜欢
一尖一髡一逢掖,鼎足剧饮豪无敌。前杯未釂注后杯,髡腹虽大盛不得。
就中觱篥胆尤粗,奋臂乃欲倒葫芦。瞿聃有此两高弟,彼儒以是丘之徒。
老夫少年亦酣畅,衰病著身屏盆盎。颇能和会三家书,安敢追陪百觚量。
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经行几处江山改,多少亲朋尽白头。
归休去,去归休。不成人总要封侯?浮云出处元无定,得似浮云也自由。
心想到高楼上观看美景躲避忧愁,忧愁还是跟着我上了高楼。我走过好几个地方江山都已面目全非,许许多多亲戚好友都已白了头。
回家退休吧,回到家中去休息。难道个个都要到边塞去立功封侯?浮云飘去飘来本来没有固定之处,我能够像浮云那样随心来去,该有多么自由。
参考资料:
1、关永礼.白话宋词精华:哈尔滨出版社,1992:361
2、王延梯.辛弃疾词选: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218
3、郑竹青.中华诗词经典第四卷:学习出版社,2011:2809
经行:经过。白头:头发变花白。
归休去:退休、致仕。去,语助词。不成:反诘词,难道。出处:指出仕与隐处,做官与退隐。元:同“原”。得似:真是,宋元问人口语。
上片主要抒发时光易逝的愁恨。起韵一笔包举,总言忧愁的难以摆脱,为下文分别诉说时光易逝之愁与功业难成之愁预留了地步。在这里,词人“天真地”想通过上楼登高来摆脱令他难以忍受又无法回避的忧愁的想法,本身就充满了奇趣,而他感到忧愁如有脚、又随他上楼的想法就更是奇中之奇。在表达上,化不可见的抽象之愁为有可以触碰与回避的有形之物,深得以形象写抽象的生动趣味,同时,“欲上······愁还”的传情方法,又为文气增加了转折跌宕的灵活之趣。接韵具体表明他所忧愁的内容,是自然也在变迁、亲朋也在衰老白头的时间不居之恨。“几处”与“多少”的限定,空处传神,包揽无限,写出了自然变迁和人生衰老之多简直无法据实计算的大愁苦。这种对于时光易逝的忧愁,是词人“时间意识”觉醒的表现,而“时间意识”又是与人对于存在的反思与觉悟有关的,是一种看似脆弱,其实深刻的对于生命虚无的体验,值得注意的是,词人产生这样深刻的生命虚无的痛苦,不是来自于单纯的哲学思考,而是由非常具体而强烈的生命体验所导致的。
于是,过片再进一层,揭示了导致其时间之愁的更直接的愁苦即功业难成之愁。他以感情强烈的语言反复其意与反问自己:说归去吧,还是归去吧,难道人一定要到封侯才肯罢休不成?意谓自己不必要等到做成封侯的功业才可归隐。实际上,它传达出了词人无法作成可封侯的大功业的愁苦。这样,上下片就由这两种愁苦在文理上连成浑然的一体。结韵进而揭出使自己产生时光易逝之愁与功业难成之愁的具体触机,是那种恍若浮云一样到处漂泊的游宦生涯。然后他再转过一层,巧妙运用“浮云”一词的双重比喻意义为自己下了这一转语,如果能像浮云一样逍遥自在也很自由。这样的转语,泄露了他“游宦成羁旅”的生命不自由的痛感。
这首词在表情达意上,采用层层剥笋的见心法,由愁一时间之愁一功业难成之愁一游宦成羁旅之愁,这样就由远而近,填充了越来越具体的生命痛苦:通过他的“剥笋”法抒情,越来越清晰地表现了他愁苦的来处。其总体艺术风貌是,感情浓郁,措意生动,文理自然而兼变化之趣。此外,因为暗喻的巧妙运用,这首词显示了深厚的韵味。
桃花新绿涨溪桥,杨柳傞傞弄舞腰。
二月不堪寒尚在,一春无那病相撩。
书编读半懒重读,炉籀烧残欣复烧。
老向人间除妄想,但思混迹向渔樵。
忽闻君病剧,凄断不堪陈。旋得瞑眩药,犹惊矍铄神。
树盆嘱后事,花罐取藏身。自此不须用,都应赠与人。
君弹出塞音,我唱《白头吟》。挟瑟高堂上,凄凄劳客心。
关山万里暮,风雨五更深。送尔不能别,看余泪满襟。
好睡家风,别有个、睡眠三昧。但睡里心诚,睡中澄意。睡法既能知止趣,便于睡里调神气。这睡功、消息睡安禅,少人会。身虽眠,性不昧。目虽睡内不闭。向熟睡中间,隐帖帖地。一枕清风凉彻骨,梦于物外闲游戏。觉来时、身在广寒宫,抱蟾睡。
一丘暂遂中林卧,数亩还成僻地居。可爱泉声流户近,时看云气动窗虚。
川原栗里怜相似,风俗鹿门叹未如。庞老陶公今寂寞,拟将身事寄农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