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身多不定,何路慰飘离。
莫以微言合,苦将幽思悲。
山程朝醉少,雪屋夜眠迟。
即问逢春约,芳菲折赠谁。
猜你喜欢
弹筝奋逸响。
新声好入神。
风枝露叶有馀清,转盼还从玉笋生。
愿得此君长在眼,子猷虽老未忘情。
猗欤丞相园,中有岁寒根。千夫屹冠剑,坐阅云来孙。
当年拥节旄,雅志在淇园。琅玕映城郭,琴筑鸣潺湲。
春笋半出林,横鞭争触藩。坐陵霜雪气,高压桃李繁。
年来王子猷,来乘刺史轩。请分一亩阴,自访三家村。
赋诗属公考,益遣交情敦。一雨饱生意,莫嫌池水浑。
中州累石势嵯峩,城外遥峰耸翠螺。
旧说夕阳无限好,此中更得夕阳多。
李子振大雅,超驾百世前。著书薄子云,作赋追屈原。
新章益伟丽,一一鸾凤骞。华星错秋空,爝火难为然。
摛文固无匹,投义罕比肩。抗志冀陈力,危言获罪愆。
握瑜不得售,宝弃谁为怜。仲舒贬胶西,贾生亦南迁。
古来有遗愤,非君独哀叹。
疏帘揭。云端仰见娟娟月。娟娟月。不应何恨,照人离别。闭门独睡空愁绝。姮娥梦里低低说。低低说。悲欢离合,阴晴圆缺。
长忆西湖。尽日凭阑(lán)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yǔ)正清秋。
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
我经常想起漫游西湖,整天站在楼台上,扶栏远眺那湖光山色的情景:湖面上三三两两的钓鱼小船,小岛上天高淡远的号色。
最难忘的是,一阵悠扬的笛声隐隐约约地从芦花荡里传长时,惊动了栖息在那里的白鹭,它们倏地成群飞起,排列成行。西湖的景色使我艳羡神往,因此一旦离开它,闲暇时,又撩起我垂钓的情趣,开始整修钓鱼工具,此刻仿佛又置身于清凉爽阔的西湖秋色之中了。
参考资料:
1、李振国主编.《宋词译评》.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07:第2页.
2、徐培均主编.《唐宋词吟诵》.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1:第115页.
西湖:即今杭州西湖。尽日:整天。凭:靠着。阑:横格栅门。岛屿:指湖中三潭印月、阮公墩和孤山三岛。
依约:隐隐约约。白鸟:白鸥。水云:水和云融为一起,淡蓝乳白相间,给人清凉爽快之感,这里指西湖秋天的景色。
词上片写到秋高气爽的时节,凭栏远眺,西湖水如明镜,孤山景色清爽,几只渔船悠然自得,寥寥几笔,勾勒了一幅远近相宜、意趣恬淡的优美画面,写景静中有动,以动衬静。“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前句写风物,后句写背景,相映生辉。“三三两两”句点渔舟位置,有悠然自得、不扰不喧的意思。以“三三两两钓鱼舟”映衬湖水的宽阔,以笛声依约、白鸟成行烘托景致的幽雅。将依依相思之情融入笔端,描写极富诗情画意,经“忆”字提示,下文便从现实中脱开,转入回忆。接下来由眼前的不懈思念,引出当年无尽的栖迟,用感情带动写景。“凭阑楼上”用到这里,表明作者终日留恋的同时,还使以下诸景因之入目无遗。
词下片芦花丛中传来依约的笛声,惊动了白鸟从水里飞起,用“忽惊起”状白鸟(即白鹭)翩然而逝、倏然而惊的形态,色彩明快,颇具情味,朴实的白描中透出空灵。“别来”二字将思路从回忆拉到现实。“闲整钓鱼竿”不仅应上片之“钓鱼舟”,而且以收拾鱼竿、急欲赴西湖垂钓的神情,衬托忆西湖忆得不能忍耐、亟想归隐湖上的念头。词之下片,营造出钓翁渔隐出没的寥阔苍茫的背景,以景寓情,寄托了词人的“出尘”思想。
全词情景交融,先写西湖光景,后写忆者之情。词中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并用,景中寄情,情中寄景,选景高洁,情调闲雅,用笔淡炼,纯用白描,艺术手法甚为高超。结尾与起首自然照应,用笔清闲。全篇意境悠远,情怀逍遥,表现了作者吟咏潇洒、舒卷自如的过人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