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气亭前双太阿,龙光再吐射银河。伯兮西啸巴山月,仲氏南嬉楚水波。
赠以四愁真绝唱,不如一诣听长哦。簿书何至烦勾校,归校芸香蠹简讹。
猜你喜欢
尊酒何人怀李白,草堂遥指江东。珠帘十里卷香风。花开又花谢,离恨几千重。
轻舸(gě)渡江连夜到,一时惊笑衰容。语音犹自带吴侬(nóng)。夜阑(lán)对酒处,依旧梦魂中。
谁怀念李白而想和李白举酒论文呢?是杜甫,他在成都的草堂遥指江东的李白。夸说当时扬州的繁华富丽。从早春又到晚春初夏,离恨之情千斤重。
小船连夜渡江来到扬州,大家同时吃惊而又笑我经过旅途辛苦的疲困容颜。说的话仍然带着江东口音。夜深喝酒的地方,仍是像作梦一样。
参考资料:
1、陈如江著,一蓑烟雨任平生:东坡词赏读,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08,第38-39页2、(宋)苏轼著;石声淮,唐玲玲笺注,东坡乐府编年笺注,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07,第297页
草堂:杜甫在成都时的住所。江东:杜甫在成都时李白正放浪江东,往来于金陵(今江苏南京)、采石(今属安徽)之间。
轻舸:小船。“语音”句:言友人说话时吴地口音未改。吴侬,吴地口音。
上片写对友人怀念的深切。“尊酒何人怀李白”两句,运用杜甫怀念李白的典故,抒写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何人”,当然是指杜甫,故作设问,不仅增加了句法的变化,也使语言显得含蓄有味。杜甫、“草堂”都是词人自喻,“李白”、“江东”则是他喻,即比喻友人,亦即“扬州席上”的主人。“珠帘十里卷香风”,用杜牧诗意写扬州,暗指东道主王存,与上文“怀李白”、“指江东”语意相承。词人怀念之情虽深,可是“花开花谢,离恨几千重”。“花开花谢”,象征着时光的流逝,这里是说离别之久;“离恨几千重”,是夸说离恨之深,而且使抽象的感情有了形体感,似乎成了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从而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表现力。
有了上片的铺垫,下片写扬州席上意外相逢时的惊喜和迷惘,就显得十分真实可信了。“轻舸渡江连夜到”,承上“珠帘”句,点出题目“夜到扬州”。词人是从江南京口渡江而来的,所以才如此便捷。“一时惊笑衰容”,紧承前句,写出了与友人意外相逢时惊喜参半的复杂感情。词人当年已56岁,又久历宦海沉浮,天涯游宦,说是“衰容”,想来是极为吻合的。彼此倾谈时,词人还发现,对方“语音犹自带吴依”。结穴二句写“席上”的情事:“夜阑对酒处,依旧梦魂中。”这里化用杜甫写乱离中与亲人偶然重聚时深微感情的名句——“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来表现这次重逢时的迷惘心态,从而深化了与老友间的交谊。
这首词真实地表露了词人当时“量移”后的心境。“量移”,虽未能彻底平反昭雪,但已显现出宽赦之君恩。所以,词人先以李白受谗自喻,后以杜甫乱中幸得生还相譬,其用事贴切,暗与自己实际遭遇相合。故而在六十字的短短篇幅中,写了相忆、相聚、慰藉、话旧、伤离等广阔的内容,含蓄地倾诉了自身之不幸遭遇,使作品更富于感愤。使人读之浮想联翩,为之凄然。
久不出城市,幽居道自尊。云深溪欲雨,树密昼常昏。
懒性惟依枕,看山辄启门。悠然人境外,流水自潺湲。
瀛海聚萍梗,两宗偕震业。委禽非以师,作合稽谱牒。
是时襄毅公,渊冰渺初涉。内顾门户殷,百虑不一惬。
夫人慰慇勤,此属箕帚妾。公亦盖世豪,百步穿杨叶。
官如传舍然,屡有乞米帖。唯知行饮冰,宁恤谤盈箧。
胡能堪多艰,如堕水跕跕。及归入门内,无费舌与颊。
坐令忠义肝,奋鼓祖逖楫。南辕海无波,北伐匈奴詟。
王明锡使蕃,昼日用三接。移根傍桑梓,得反大州歙。
夫人驾文驷,令子得新捷。人方讶修反,国喜增固晔。
奎星南斗避,元气待调燮。温甘蔚背谖,日月换尧荚。
公神久陟降,配享登禘祫。而开夜台迎,有诏封马鬣。
翻手青青覆手黄,也随人事作炎凉。临阑默默低头月,满眼萧萧败兴霜。
舞袖郎当官妓老,田衣颠倒醉僧狂。明年看受春风宠,醉墨重题展贺章。
淑景惊催。画梁日影,蚤漾妆台。曈昽金母帐,潋滟玉人杯。
宜春帖子簪花格,渐闺中、珠网争开。多少屏摇翠柏,胜飐红梅。
长安车骑朝正,青丝辔,火城影里初回。宫阙暖祥云,嬉游罢,谁怜江左邹枚。
休怊怅,喜吴娘、已榨春醅。屈指又、试灯挑菜,且拾遗钗。
溪上晴山簇翠螺。晓来霜叶醉,小池荷。琐窗秋意苦无多。帘绣卷,黄菊两三窠。
小睡拥香罗。起来匀醉粉,玉垂梭。只愁无奈夜长何。你去也,今夜早来么。
春梦似杨花。绕遍天涯。黄莺啼过绿窗纱。惊散香云飞不去,篆缕烟斜。
油壁小香车。水渺云赊。青楼珠箔那人家。旧日罗巾今日泪,湿尽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