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潇丰姿迥不同,少年来住此禅丛。
谁知今日佑和尚,便是当年钟令公。
猜你喜欢
少别溪干去,于今识者稀。腰包留一钵,顶相称三衣。
未得逢渔住,还如化鹤归。马驹江上有,著意访禅机。
我本樗栎姿,供奉冰玉清。言念八岁时,与公未识荆。
高声读孟子,防马践田滕。公来予起揖,作意问姓名。
手揭明堂章,询我王政行。予既诵之遍,讲义亦粗明。
公大为叹息,兴宗良后生。荆钗甫二岁,已属桃夭情。
先君重交谊,即此订昏盟。山头亦红叶,他年故事增。
此身闲外复何求,长日安居事事幽。隔竹敲茶妨鹤梦,临池洗墨戏鱼浮。
风牵翠带翻阶草,雨湿红绡落海榴。散尽飞虫生晚色,月明已上水东头。
楼上无穷景,楼前正落晖。开轩跨寥廓,览物极纤微。
云破孤峰出,潮平两桨飞。东溟看月上,西渡认僧归。
木落吴天远,江寒越舶稀。鱼龙邻海窟,鸡犬隔淮圻。
草色迷千古,波声荡四围。废兴怀霸业,融结想天机。
浩浩群流会,沉沉百怪依。登临真伟观,回首重歔欷。
湘山晴色远微微,尽日江头独醉归。
不见两关传露布,尚闻三殿未垂衣。
边筹自古无中下,朝论于今有是非。
日暮平沙秋草乱,一双白鸟避人飞。
袁宏道进士及第后告假还乡,此诗即作于家居时。明代万历后期,内忧外患,危机四伏。西北和东北边境处于多事之秋,而朝中在这一重大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袁宏道深为国家民族的利益与前途而忧虑。《感事》诗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首联以景起兴,湘山景色与江头独醉恰成对比,隐含着诗人为国家命运担忧的痛苦与无奈。中间两联直述时事而措辞委婉,在貌似客观的笔触下,深寓不满之情。尾联则将时事之感,融入景物之中。黄昏秋风、乱草萧瑟的秋景,加上一双本无机心的白鸟避人远飞,就是当时社会现实的形象写照。
西陵道,易水涯。古城余坏壁,秋麦忍僵茅。团团初日吐金华,高高峰顶生紫霞。
北风冷,夕吸斜。路上无闲汉,山边得酒家。行人犹自逐归鸦,归鸦栖遍枯树杈。
闻道兵厨盛,春泉响臈篘。定知盈榼送,不待扣门求。
沆瀣应难比,茅柴祇自羞。病身从法缚,好客为公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