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处香筵拂绮罗,为传神女渡天河。休嫌天上佳期少,已恨人间巧态多。
齰舌自应工妩媚,方心谁更苦镌磨。独收至拙为吾事,笑指双针一缕过。
猜你喜欢
七夕今宵看碧霄(xiāo),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七夕晚上,望着碧蓝的天空,就好像看见隔着“天河”的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
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对月穿针),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参考资料:
1、毓明笠,刘卓娟主编,中学生古典诗词赏读金典,中国言实出版社,2011.11,第212页
2、刘声锷,苗林,李农等主编,精选古诗词解读含中小学生必背的全部古诗词,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07,第144页
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
几万条:比喻多。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诗。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
“七夕今霄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开头两句叙述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这是因为这一美丽的传说牵动了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灵,唤起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后两句将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简明扼要,形象生动。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愈加体现了人们过节时的喜悦之情。
人间多道路,天上亦风波。卧看双星转,闻当七夕过。
神犹甘处野,智不及踰河。祠祷怜儿女,纷纷奈巧何。
众人喜乞巧,我以巧为忧。言巧多欺佞,行巧为邪柔。
学巧竞穿穴,文巧多彫锼。巧不令如此,宜吾之耻求。
我欲守拙性,浩然镇轻浮。尽窒众巧门,化以孔与周。
此志尚未遂,感激在初秋。南顾问牛女,女实能巧不。
旭日舆轮动,言追河曲游。纡馀出紫陌,迤逦度青楼。
前驱掩兰径,后乘历芳洲。春色江中满,日华岩上留。
江风传葆吹,严华映采斿。临涡起睿作,驷马暂停辀。
侍从荣前阮,雍容惭昔刘。空然等弹翰,非徒嗟未遒。
谁似老胡喜,一朝三得书。去家长念汝,触事独愁予。
水冻鱼全少,天寒雁更疏。三冬多壅热,安否比何如。
高楼一何高,俯瞰穷山河。秋风一夕至,憔悴已复多。
寒暑递推迁,岁月如颓波。离骚感迟暮,惜誓闵蹉跎。
放意极欢虞,咄此可奈何。邯郸多名姬,素艳凌朝华。
妖歌掩齐右,缓舞倾阳阿。徘徊起梁尘,綷縩纷衣罗。
丽服秉奇芬,顾我长咨嗟。愿生乔木阴,寅缘若丝萝。
堂堂人物冠清流,不减当年宋广州。持节分符聊尔耳,直寻枉尺断还不。
初开宣室汉思贾,欲复侵疆鲁召丘。整顿乾坤趁头黑,早须归伴赤松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