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道护心城,养生戒眉斧。静知世味薄,老惬野僧语。
散步给孤园,邀我会心侣。尘清不眯眼,境静可冰暑。
莲社宗远公,竹溪仰巢父。此道不异世,今人岂愧古。
当念贫时交,重勿弃如土。
猜你喜欢
悠悠万世功,矻(kū)矻当年苦。鱼自入深渊,人自居平土。
红日又西沉,白浪长东去。不是望金山,我自思量禹(yǔ)。
大禹治水的功绩留传万古,当年他奔波劳碌多么辛苦!他使鱼儿乖乖地游进深渊,人们安安稳稳地定居在平土。
一轮红日又向西天沉沉下坠,江中的白浪却永远向东流去。我并非眺望金山,而是在缅怀大禹。
参考资料:
1、刘晟.《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9):传记选读》.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31
2、邹德金.《名家注评全宋词》.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9
矻矻:勤劳不懈的样子。
金山:《舆地纪胜》镇江府景物:“金山,在江中,去城七里。旧名浮玉,唐李绮镇润州,表名金山。因裴头陀开山得金,故名。”
按理说,登临如此高耸的山亭,自应细写其杳渺之景象,雄阔之意境。然而辛弃疾竟以豪情壮志、险思奇想出之,大发思禹之情,却又能不肯离题意。如上片“悠悠万世功”二句,通过“悠悠”“矻矻”两个叠词,既生动地写出其历史久远,又形象地道出大禹的劳苦功高。这纵横高远的境界,正是最恰当地扣住了“尘表”二字。作者面对一派江山如画、烟火万家的绚丽景象,他考虑的却是“鱼自入深渊,人自居平土”。尘世万物均能各得其所,推本溯源,这都是禹的伟大业绩。这三、四两句,又将“高”和“远”更推进了一步,可以说是超然玉立于尘表之外了。
如果说上片是吊古,那么下片则是伤今。过片“红日又西沉”二句,仿佛写的是眼前景,倘若简单地这样去理解,显然与上片高、远的意境不相符合。因而,“红日”句是比喻南宋朝廷岌岌可危的局势;“白浪”句是指流光飞逝,历史是无情的。这正是一代爱国者的时代忧虑,是作者愤懑难平的情感流露。煞尾二句,既照应了前阕,又阐明了词意:危亭登眺,无意于赏心悦目,主旨在忧时伤世。我自思量禹”句,寓含着作者无限心事:在这苟且偷安、不思自振的人欲横流中,必须要再有个为民造福的神禹出来治水平土,力挽狂澜,重整山河。全词紧紧系住“尘表”铺写,居高临远,吊古伤今,上下片浑然一体,意境奇特,造语清俊,在小令中洵为不可多得的妙品。
别业开东野,萧然足卧云。
涛声晴射雨,庭影夏呈秋。
返照霞初幕,遥峰翠欲流。
以斯清乐境,不信有瀛洲。
涡曲攀花泥酒卮,西园春去一凝思。
谢公今击苍生望,无复东山携妓时。
恒岳开燕蓟,长江入楚吴。西风青雀舫,北极紫云衢。
勋业须王道,诗书贱腐儒。积分应勉勉,重别敢区区。
王门岂无酒,侯门岂无肉。主人贵且骄,待客礼不足。
望尘而拜者,朝夕走碌碌。王生独拂衣,遐举如云鹄。
宁归白云外,饮水卧空谷。不能随众人,敛手低眉目。
扣门与我别,酤酒留君宿。好去采薇人,终南山正绿。
情天忉利,说兰因悽断,坤灵鸳牒。最忆垂杨芳草渡,春水初迎桃叶。
彩袖添香,红窗问字,婉娈人如月。承欢色笑,北堂饴董馨洁。
高致巾帼谁俦,未荒三径,归计关情切。早是江山摇落后,禁得玉容长别。
画舫空波,书舟怨曲,事往堪华发。鸾骖何许,莫愁湖畔愁绝。
弱水还琼岛,星桥驾碧虚。九重天近处,一岁月圆初。
胜景看逾好,新诗画不如。微臣逢盛事,献颂愧才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