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萦回橐驼项,百丈遥牵如簸掌。鸬鹚捕鱼没复出,鹭鸶行沙俯还仰。
白云思我白头亲,双足未到心先往。黄昏系缆危台边,饭糗羹藜莫惆怅。
猜你喜欢
凤髻(jì)蟠(pán)空,袅(niǎo)娜(nuó)腰肢温更柔。轻移莲步,汉宫飞燕旧风流。谩催鼍(tuó)鼓品梁州,鹧鸪飞起春罗袖。锦缠头,刘郎错认风前柳。
凤凰形发髻盘成空花,袅娜腰肢温润轻柔。转移变换莲步,像汉宫赵飞燕那般美艳风流。鼋鼓疾响演奏《梁州》舞曲,随舞曲翻飞绣着鹧鸪的春罗衣袖。送上锦缎缠头,情郎哥错认成风前的春柳。
参考资料:
1、蘅塘退士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361页
2、蒋星煜等.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7月版:第174-175页
3、夏征农等.辞海(缩印本).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2341、2418页
飞燕:用西汉成帝皇后赵飞燕典故。鼍鼓:用鼍皮蒙的鼓。鼍,即扬子鳄。梁州:指《梁州》大曲。刘郎:一般采用刘晨、阮肇天台山遇仙的典故,喻指情郎。
“驻马听”是这首小令的曲牌。这首小令描写人体造型的艺术魅力。全曲紧扣着舞姿来写。“凤髻蟠空,袅娜腰肢温更柔”,从发式和体形两者点染舞者的精致装饰和天生丽质。“轻移莲步,汉宫飞燕旧风流。谩催鼍鼓品梁州,鹧鸪飞起春罗袖。”描写舞者的具体形象。作者抓住舞的基本特征,用轻衫飘舞、莲步轻移、罗袖翻飞的动态形象,和汉宫赵飞燕“旧风流”的恰当联想,以及突出鼍鼓频催、《梁州》大曲伴唱的舞乐特点,简练、准确而又生动地描绘了舞姿的优美和场面气氛的热烈。“锦缠头,刘郎错认风前柳”用作为观众代表的“刘郎”眼光,用他“错认风前柳”的幻觉形象,渲染、强调了舞者留给观众的难忘印象。
这首小令写法极其夸张,强调了舞蹈艺术的感染力量,使人有如见如闻之感,其用语之典雅、清丽也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百尺清波泻鸭头,美人新筑在河洲。
风流张绪偏临水,恨别江淹独倚楼。
柳外晴过休汝骑,门前春系下淮舟。
近来麟阁能争胜,闲杀眠沙数点鸥。
天气冲寒入砚池,呼童融冻写新诗。客边浑是凄凉意,传与家人总不知。
牧龙忽忽四十载,一梦乃在崙昆山。珊瑚夜光出空谷,别有明月非人閒。
主人示我以红玉,祖洲髣髴相登攀。岂真卯星方坠地,变幻能作茅君颜。
当世文章不易露,天生异颖宁等閒。此即方壶佳丽地,其中龙虎仙所寰。
芝田税驾歌一曲,吾令帝阍开九关。集英殿上华盖转,通德门前书带环。
惭愧寓公仍草草,辟蠹日检书中蕳。三十六茎傥在手,不愁双鬓成霜菅。
阿母见钱喜,女今见钱悲。金铸估客身,不得好心期。
旧国天都近,新斋婺女悬。彩飞江令笔,青挟郑公毡。
三洞云携屐,双溪雪放船。无誇沈侯句,苜蓿诵嘉篇。
为山亭下小巑岏,只欠萧萧竹数竿。但遣飞流时漱玉,且将归思为翁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