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仕今差晚,家庭莫恨离。
学须官事了,廉忌世人知。
争进非身福,临民只母慈。
关征岂得已,龙断欲何为。
猜你喜欢
今古北邙(máng)山下路,黄尘老尽英雄。人生长恨水长东。幽怀谁共语,远目送归鸿。
盖世功名将底用,从前错怨(yuàn)天公。浩歌一曲酒千钟。男儿行处是,未要论穷通。
古往今来北邙山下的道路,黄尘滚滚不知老尽了多少英雄。人生常有怨恨就像那流水常年向东。郁抑的情怀能和谁说,放眼把空中的归雁远送。
举世显赫的功名有什么用,过去实在是错怪了天公。放声高唱一曲饮酒千钟。男儿行事处世就应如此,不要计较什么穷困亨通。
参考资料:
1、潘天宁.千家词:中州古籍出版社,2015:第245-246页
2、曹明纲.元明词一百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6页
临江仙:词牌名,原为唐代教坊曲名。孟津:黄河渡口名。在今河南孟津县东,洛阳东北。北邙山:即邙山,在洛阳北,黄河南。王公贵胄多葬于此。黄尘:指岁月时光。幽怀:隐藏在内心的情感。
底:何,什么。浩歌:放声高歌,大声歌唱。钟:同盅。行处:做官或退隐。穷通:穷困与显达。
该词上片以回顾历史起句,拢“今古英雄”于笔端,词人将自己的感情融于历史长河,写出了滔滔不尽、起伏跌宕的痛惜与感伤。“远目送归鸿”的意象,动静结合,相辅相成,动的是归鸿的悠悠远去,静的是词人凝重的望眼;飞去的是天空的鸿雁,搅起的是满腔的幽怨。该词描绘出了一幅凄凉而又充满美感,谐调而又扣人心弦的画面。鸿雁飞,鸿雁归,人将何处回?词人的感情随着这激荡人心的画面盘旋弥漫,感人至深。
下片强压“长恨”浩歌放饮的意象,是“抽刀断水水更流”式的自我宽解,词人的郁愤欲盖而弥彰,显得蕴藉而深远,更加挥之不去,难以摆脱。词人身处江河日下的时代,又遭“莫须有”的诘难,心中的郁愤自不待言。词作通过描写阔大的意象,以辽阔显苍凉,以浩歌掩感伤,词人内心的矛盾与痛苦可想而知。
全词开篇写景,景即眼中所见:北邙山上的坟墓;黄尘路上奔波到老的英雄;春北飞秋南归的大雁以及日日奔腾的东流水,景物选取由近及远,然后由写景转入抒情,此景引起的是作者内心的无限惆怅,因此词人低吟出“人生长恨水长东”的词句。再由抒情转入下片的议论:对人生短暂的无可奈何和对未来的玩世安排,水到渠成汩汩而出。“盖世功名将底用,从前错怨天公。”是词人纵观自然及人事沧桑,感情经过激烈碰撞后得出的人生结论,不无哲理意义,它涵了封建社会大多数读书人的生活道路和人生体味,起到了一种生活教科书作用。
三月西堤柳半冥,一篙野水涨浮萍。长年不踏城郊土,不道西山尔许青。
零落佳人意暗伤,为谁憔悴减容光。将飞更舞迎风面,已褪犹嫣洗雨妆。
芳草一年空路陌,绿阴明日自池塘。名园酒散春何处,惟有归来屐齿香。
都门西出马蹄骄,望望山光路不遥。尽是内人香火寺,月明湖上听笙箫。
非明非暗亦非台,万像从教影现来。
刚被老卢书破壁,没尘埃却有尘埃。
无言脉脉怨春迟。一种可怜枝。最是难忘情处,墙头微露些儿。
十分细看,风流却在,一半开时。政要东风抬举,莫教吹破胭脂。
盘隐谁云必太行。神交李愿蹑遗芳。今朝南极一星光。野处襟期尤顺适,退藏滋味更悠长。歌中元说寿而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