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草悲风知几秋,黄桑晚叶野云愁。
偃王城下樵苏尽,犹有耕人指旧丘。
猜你喜欢
苍颜华发,故山归计何时决!旧交新贵音书绝,惟有佳人,犹作殷(yīn)勤别。
离亭欲去歌声咽,潇潇细雨凉吹颊(jiá)。泪珠不用罗巾浥,弹在罗衫,图得见时说。
容颜苍老,白发满头,回家的计划不知何时能实现。老友新朋都已断了联系,只有你殷勤为我设宴践行。
就要告别而去,开口未歌先凄咽,细雨和凉风吹打着面颊。不要用手帕擦眼泪,就任由它洒满衣衫吧,再次相会时,便把这作为相知、想念的凭证。
参考资料:1、《读点经典》编委会.豪放词圣苏东坡·辛弃疾名词名句:凤凰出版社,2012年6月:80-81。
醉落魄:词牌名。即《一斛珠》。苏州阊门:春秋末期,伍子胥始筑吴都,阊门是这座城池“气通阊阖”的首门。佳人:指秦楼楚馆里的商女,这里指的是歌女。
词的上片先是直抒思乡之情,谓虽已“甚颜华发”,却是“故山归计”仍未决。以问句出之,见感慨更深。
词人此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导致了“旧交新贵音书绝”。而且眼前,“惟有佳人,犹作殷勤别。”只有这位歌妓情意恳切,输肝沥胆,是可贵的知己。这首阊门留别词中,可以看到词人不仅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侍宴的歌妓,对她以及她们寄予深刻的同情,而且进一步把佳人当作可以推心置腹的知音,把自己的宦游漂泊与歌妓不幸的命运联系起来。同是天涯沦落人,同样有不幸的命运,临别之际,作者自然会触动真情。
下片写与佳人依依惜别的深情。由“殷勤别”到“离亭欲去”,意脉相连,过片自然。不同的是上片由己及人,下片由人到己,充分体现出双方意绪契合,情感交流。歌妓擅唱,以歌赠别属情理之中。但与自己最爱重的知音作别,就必然是未歌先凄咽,以至于泣不成声。然而此时无声胜有声,一个“咽”字说尽了佳人的海样情深。十月初冬,寒风袭人,但双方只觉得离愁如满天细雨,纷纷扬扬,无穷无尽,一时意忘了冷风吹泪脸。
结句用武则天《如意娘》诗之诗意:“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词人用意则更进一层,劝佳人不用罗巾揾泪,任它洒满罗衫,等待再次相会时,以此作为相知贵心的见证。这既是劝慰佳人,也是自我宽解,此时洒泪相别,但愿后会有期。
纵观苏轼的一生,一直处于“欲仕不能,欲隐不忍”的矛盾中。自因反对新法而离京后,他郁郁不得志,思归故里之情更为迫切。此词即流露出上述思想。
天阔衔江雨,冥冥上客衣。潭清鱼可数,沙晚雁争飞。川谷留云气,鹈鹕傍钓矶。飘零江海客,欹侧一帆归。
斧斤入山时,霜高叶尽脱。日晚始还家,秋声振木末。
到处溅溅小涧通,回头频忆白云踪。每逢佳境凝眸久,细数春山远近峰。
蜀垣围锦,孟帐渲罗,香薰气暖逾春。采涉江迟,芳搴木末湘魂。
宿妆脂残粉,剩倚阑干,总是娇颦。衣裳想,拟唐宫吴苑,醺醉晨昏。
何事颜客百变,学鹅黄装好,又换蛾螓。性本宜霜,拒霜错唤词人。
专城众仙有约,主群芳、何地移根。寒讯急,冷枝头、结子梦痕。
世路多曲径,人命有定录。野鸟乱雌雄,塞马分倚伏。
徒驰烈士心,讵厌小人腹。颓颜感秋蒲,逆境伤暮鵩。
采药怀名山,栖衡念空谷。晔晔紫芝饵,飘飘绿荷服。
桃花夹门生,兰叶依井覆。焚香讽灵言,酌醴延静福。
遥迎老君牛,永辟留侯谷。玄契属君启,雅志匪予独。
为讯王子乔,何年谢微禄。
人分南浦春,酒把阳关盏。衣带自无情,顿为离人缓。
愁随苦海深,恨逐前峰远。更听断肠猿,一似闻弦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