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将到灵观,正值雨初晴。
花近香逾妙,峰遥色更清。
鹤盘云外影,磬和涧中声。
再拜真人像,还丹愿指明。
猜你喜欢
两岩郁青苍,中有堂突兀。回廊外环绕,脩竹布行列。
悬崖上幽径,窥壁见遗碣。面墙谁所筑,除去碍膺物。
排比铺张特一途,藩篱如此亦区区。
少陵自有连城璧(bì),争奈微之识碔(wǔ)砆(fū)。
特:只是。
少陵:天宝中,杜甫客居长安近十年,住杜陵(汉宣帝陵)附近的少陵,故世称杜少陵。微之:元稹字。
这首诗是元好问针对元稹评论杜甫的言论的再评论。元稹在为杜甫所写的墓志铭中特别推重杜甫晚年所写的长篇排律诗“铺陈始终,排比声律”,认为这方面李白连它的门墙也达不到。的确,杜甫在诗歌语言艺术上是很下功夫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誓不休”。杜诗格律严谨,对仗工稳,尤其是晚年的长篇排律更为精细,“晚节渐于诗律细”。这是优点,但是另一方面也会产生过于雕琢和堆砌的副作用。如,后来宋代的江西诗派也杜甫为宗,但侧重于杜甫诗歌炼字造句方面的形式技巧,而忽略了杜甫诗歌中最有价值的东西,即丰富深刻的社会内容和、忧国忧民的进步思想和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也忽略了杜诗多样化的风格和艺术上全面的成就。因而,元好问对元稹的批评是有现实意义的。
杜甫的晚年的长篇排律固然功力深厚,但多投赠之作,也非最精粹部分。元好问认为杜甫的排比铺张只不过是一种手法,元稹过分称颂这种手法,单把“排比铺张”当作不可逾越的藩篱,是错把似玉的石块当成连城璧了。这也体现了元好问反对过分讲求声律对偶以及对诗歌社会现实内容的关注。
鸟中有鹞子,人中有慕容。慕容家此谷,少年多相从。
楚地有石鼓,吾地有石钟。
鼓不假制作,钟不费陶鎔。
朕兆不可测,良田造化工。
安得置太庙,同声叶时雍。
昔年览胜金山顶,今日焦山试一跻。四望云峰如此好,平生诗句若为题。
烟中远树长江北,天际孤帆落日西。闻道鱼龙多窟宅,夜船归去莫燃犀。
江知我欲去,寄情为我徵。风知舟欲速,噫气为舟凭。
不以风搏江,谁与江力輘。不以舟御风,安极舟任胜。
江风不肯降,舟故勇为承。中有游泛客,一叶恣奔崩。
云天合空碧,危涛欲上凭。千山纷如蹶,银屋蔽叠层。
势吞小姑入,马当不敢应。隐跃长鲸舞,呼吸百川腾。
舟人俱造次,奚奴颠沛仍。雅宜谢公量,啸歌不改恒。
犹作苏子字,舍笔别无能。情居夷险外,波沸心自澄。
万里丈夫浪,一楫巨川乘。天之示我者,怒流为益增。
眷彼扶摇翮,九万正翻淩。胡甘耳目陋,不及鲲与鹏。
去去南溟近,渤海待余兴。追轶临峤作,四友未许矜。
閒门绝尘鞅,松栝皆肺肺。
言忘见道真,静极闻天籁。
野菜宁加糁,山衣或无带。
此心苟不欺,贫贱亦何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