孺子圯桥跪履年,七章德在谷城仙。所言道德帝王事,不比盘盂长短篇。
晚欲出尘应有诀,初行遇汉岂非天。萧曹勋业皆劳力,宁似功成樽俎前。
猜你喜欢
紫色尝开国,金辉此界绳。火轮经坏劫,雪顶见残僧。
狂薜缘秋壁,深松映晚灯。哀猿不可听,一一在岩藤。
奇外无奇更出奇,一波才动万波随。
只知诗到苏黄尽,沧海横流却是谁?
这首诗是对求奇追险诗风及其流弊的批评。苏轼、黄庭坚是北宋影响巨大的著名诗人,两人的诗歌都有很高的成就。苏轼的诗歌气象宏阔,铺叙宛转,意境恣逸,笔力矫健,常富理趣,但苏诗散文化、议论化倾向明显。苏轼有满腹才学,难免在诗中卖弄,以出新意。黄庭坚作诗则力求新奇,选材僻熟就生,喜用他人未用的典故和字句,造拗句,押险韵,做硬语,诗风生新瘦硬峭拔,善于出奇制胜。他所用“夺胎换骨”、“点石成金”增加了“以才学为诗”的倾向。苏、黄两人在技巧上力求出新,对传统有所发展变化,取得了卓著的成绩,因此元好问承认了他们在诗歌上的成就“只知诗到苏黄尽”和影响力(“一波才动万波随”)。但是另一方面,苏黄的后学者却往往没有苏黄的才力,未得其长,先得其短,容易出现一味崇尚奇险、堆砌生典、搜罗怪异形象,语言生硬晦涩、词句雕琢不自然的弊端(“奇外无奇更出奇”)。元好问批评了苏、黄诗歌缺点所造成的不良风气,同时,这也反映了元好问崇尚自然、雅正,反对险怪、雕琢的诗歌思想。
把酒持螯,问今夕、不知何夕。陡增起、豪情万丈,悬天无壁。
会铸九州成大错,茫茫禹域稀人迹。看吴宫、一霎又成墟,青燐泣。
共和国,方成立。满蒙事,还增亟。问天公扰扰,几时方毕。
转绿回黄时自有,弩张剑拔终奚益。笑青梅、煮酒论英雄,谁堪匹。
江国登楼已浃辰,江山回首重伤神。残年乞食知何处,异地无交尚累人。
梦里衰容空忆母,病馀短策独随身。相思若问生还日,春水南归有雁宾。
庭前有奇树,黄鸟巢其枝。之子不顾返,失此熙春期。
采采未盈掬,夕风已纷披。路远怅莫致,虽多亦奚为。
苍天何故,任鸺鹠彻夜,向人悲语。万事浮云,一尊明月,大笑人间鹓鹭。
当日中流击楫,同向沧江唤渡。回首处,年华水逝,豪情日暮。
孤注,思量个,买屋青山,十载悲行旅。结树为邻,攀云作伴,此愿只偿诗句。
钟鼎久无我分,烟水那甘人妒。君莫误,待短棹相逢,酒钱呼付。
帘幕东风寒料峭。雪里香梅,先报春来早。红蜡枝头双燕小。金刀剪彩呈纤巧。
旋暖金炉薰蕙藻。酒入横波,困不禁烦恼。绣被五更春睡好。罗帏不觉纱窗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