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经堂上集儒绅,尚记囊书走下陈。
学业如公本天得,笑谈于我最情亲。
连床风雨寒窗夜,杯酒湖山上国春。
坏壁无由见题字,旧游回首重伤神。
猜你喜欢
风惨琳宫晓,云愁铁瓮春。
鸿冥方避弋,鱣集遽成尘。
金虎多遗爱,银菟愧后人。
寻思汉循吏,竹帛逐时新。
春宴
春盘宜剪三生菜,春燕斜簪七宝钗,春风春酝透人怀。春宴排,齐唱喜春来。
梅残玉靥香犹在,柳破金梢眼未开,东风和气满楼台。桃杏折,宜唱喜春来。
梅擎残雪芳心奈,柳倚东风望眼开,温柔樽俎小楼台。红袖绕,低唱喜春来。
携将玉友寻花寨,看褪梅妆等杏腮,休随刘阮到天台。仙洞窄,且唱喜春来。
愁展翠罗衾(qīn),半是馀(yú)温半泪。不辨坠欢新恨,是人间滋味。
几年相守郁金堂,草草浑闲事。独向西风林下,望红尘一骑。
在思愁中展开绿色的丝被,上面还留有爱人的体温和我的泪水。不能分辨这是往日的欢娱还是新生的离愁,但这一定是人世间的滋味。
几年的夫妻生活,以前没有把这种温馨的日子当会事。当一个人独自走到树林下,望着远处车马扬起的飞尘,祈盼着爱人的回来。
参考资料:
1、叶嘉莹.王国维词新释辑评[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6:21-24
2、王传胪.王国维与人间词[J].四川:四川大学学报,2002:14(9).
翠罗衾:绿色的丝织品制成的被子。馀:即“余”的异体字。坠欢:往日的欢乐。南朝宋鲍照诗云:坠欢岂更接,明爱邈难寻。新恨:新产生的怅惘。人间滋味:尘世的苦乐感受。
相守:谓夫妻厮守。郁金堂,郁金,一种珍贵的植物,可为香料。“郁金堂”,言堂中炷着郁金之香。草草:匆忙仓促或指草率。浑闲事:视为寻常事。西风林下:秋风中的树林之下。红尘:指马走时扬起的飞尘。这里代指纷扰的人世。
这首词上半片着重于写实,其中首句“愁展翠罗衾”是小词中常用的词语,比较直白。但接下来的“半是馀温半泪”写得就比较巧妙了。一方面写了女子自己留在罗衾上的馀温和泪痕,说明她整夜都在枕上流泪。另一方面描述的馀温也可以是回忆丈夫在家的温馨,更突出了下面的“半泪”,从以往的余温到现在的寂寞眼泪。于是这里有了一种时空的交混,而引出了下一句的“不辨坠欢新恨”,指新近离别的憾恨,往日欢乐的记忆增强了新近离别的憾恨,而新近离别的憾恨又格外令人怀念往日团聚的欢乐。苦与东互为因果,令人说不清到底是“欢”还是“恨”。妙就妙在“是人间滋味”一句,作者本来是在写思妇的哀怨,但无意之中就流露出自己的口吻,俨然一幅“偶开天眼觑红尘”的姿态。如果说前三句有“花间词”风味的话,那么这最后一句回归到作者《人间词》的本身上来了。
词的下半片,更多的是在描述精神层次。“几年相守郁金堂,草草浑闲事”点明了过去几年作者与爱人厮守在家中,自认为夫妻生活本来就是如此的,所以并没有特别的珍惜,但没想到这种生活结束了。现在你离开我在外,我才体会到当年那些团聚的日子是多么珍贵难得。人,总是在思念过去和向往未来中,惟独不知道珍惜现在。“独向西风林下,望红尘一骑”两句结尾特妙:前达都是写女子的情,惟独这两句在写情的同时还描绘出一幅“景”的画面。画中思妇遥望着远方征尘中的一人一骑。因为有了“红尘”与“林下”的对比,列多的引申为忧愁烦恼的人世。“林下”可以是幽静的林下,也可能是古人说的“归隐林下”。作者写思妇站在林下,征人没入红尘,突出了作品的主题和作者的本意。
文士何如,不数纷纷,材官蹶张。纵通侯棨戟,乌衣零落,凌云词赋,狗监摧藏。
清吹西园,锦筝北里,惊坐人来一擅场。还抖擞,尽新沙似雪,古月如霜。
哀丝谱出伊凉。快挟弹鸣鞭赵李乡。更双鬟捧出,春风羌笛,九天吹下,雾縠霞裳。
法护僧弥,紫囊玉麈,大小儿呼孔与杨。高咏罢,似明玑翠羽,扫后犹香。
恰恰方池款竹斋,风摇窗扇掩还开。
无端半夜疏荷雨,更带秋声入梦来。
多少龙头客。数从前、何官不做,清名难得。万里将旜归报汉,青锁还应催当夕。又一叶、扁舟去国。许史庐前车成雾,未如公、正怕云霄逼。留不尽,二三策。一声千里楼前笛。遏天涯、浮云不断,镇长秋色。试上层楼分明看,无数水遥山碧。问此意、有谁曾识。独抱孤衷苍茫外,满阑干,都是长安日。终有待,佐皇极。
画船载酒西湖上,一日笙歌几万钱。独抱孤桐向何处,夜深弹月上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