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规前席暇,归沐兴何长。
北第秋将晚,东篱菊正芳。
幽丛霏薄雾,桂色艳轻霜。
已近黄金印,兼临白玉堂。
甘疑掩萍实,秀肯让芝房。
有佞还应指,无忧可要忘。
蕊浮丞相酒,气馥令君香。
好固松椿寿,仙经识秘方。
猜你喜欢
定场贺老今何在,几度新声改。怨声坐使旧声阑,俗耳只知繁(fán)手,不须弹。
断弦试问谁能晓,七岁文姬(jī)小。试教弹作辊(gǔn)雷声,应有开元遗老,泪纵横。
唐天宝时的乐师贺老演奏雄风现在还在吗?当今的现实是一次又一次地把新声改了又改。令人发怨的新声自然迫使传统的乐曲衰落了,凡俗的听众们只认识手乱胡拨,不值得什么弹奏。
断了弦,声音变了哪个懂得?只有七岁的蔡文姬知道断了哪根弦。假使有人弹出高级的辊雷的声调,当会激起开元遗老这辈音乐高师们的热泪纵横。
2、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617-619
定场:指贺老琴艺出众,镇得住场子。贺老:贺怀智,唐开元时期著名乐工,擅弹琵琶。新声改:改了的新声成为“俗耳”者乐声,较为低级。怨声:令人烦怨的新声。坐:自然,无故,渐渐。旧声:传统而高雅的乐调。阑:残,消失,衰落。俗耳:听惯尘世之声的耳朵,这里代指凡俗听众。繁手:手指繁捻而累举如梳齿也,极言弹奏手很杂乱。
文姬:即蔡文姬汉末女诗人。试教:假使人。辊雷声:如炸雷般的声调。应有:应当会激起。开元:唐玄宗的年号(公元713-741年)。遗老:经历过旧时而留恋旧时的人。
上片,怀古伤今,嘲讽“俗耳”者们对传统乐曲的低级欣赏水平。“定场贺老今何在。”以发问的句式,感叹为群众喜闻乐听的圈场乐声到哪里去了?高级的琵琶演奏师贺老而今安在哉?“几度新声改,怨声坐使旧声阑”,进一步写传统的高雅“旧声”被改得面目全非了。这些所谓的“新声”而今成为“怨声”了。“今何在”写今非昔比,“几度”写改“新声”没有限度,“旧声阑”写传统乐曲衰落的命运。“俗耳只知繁手,不须弹”,“俗耳”者们占领了当时的乐坛,“繁手”乱拨,谈不上用什么演奏场了。“只知”、“不须”,无情地嘲笑了传统乐风日下,到了“无知”和“低微”的程度。
下片,弃怨转赞,以古论今,优秀传统的乐曲是会永存的。“断弦试问谁能晓,七岁文姬小”,从辨声者的角度说,真正知音者幼如文姬。“试教弹作辊雷声,应有开元遗老,泪纵横”,进深一层,从欣赏者的角度说,真正知音者还有老如开元遗老。“试问”,实是不须问,知音者们谁都能晓,“试教”,实是不须教,高手一弹必然发出“辊雷”之声。“开元遗老”是传统乐曲的继承者和传授者,是民族极为宝贵的社会财富。“旧声”竟能使他们感动得“热泪纵横”,会为民族的传世经典乐曲而自豪。
全词,名写琵琶,实有寓意。批判了“俗耳”、“繁手”的“新声”,肯定了“贺老”、“文姬”、“开元遗老”的“旧声”,是借以对变法重新作出自己的评判。“几度”“繁手”的新法改革,导致一些合理的政治策略和治国方略也一并“阑”败衰落,“贺老”、“文姬”、“开元遗老”式的苏轼们“怨声”载道?如若有此寓意,对弘扬传统治国之策不无借鉴意义,但一味反对变法则是不可取的,这也反映了苏轼思想的局限性。
具区三万六千顷,容我山椒著一村。小拓轩窗临绝壁,更栽桑竹满平原。
琼靡讵起湘累魄,玉磬难寻学博孙。从此入林甘寂寞,尚嫌箫鼓隔江喧。
挺植今几世,追数邈不逮。
槃古始分尽,已见数抱大。
繁荄茁朽坏,力穷孕贞外。
灵椿尔何知,诧阅寒暑代。
深根谢撼拔,毅色支挫败。
心竖素蘰直,貌古自类怪。
梢优轴厚地,皮是船下濑。
五岳空峥嵘,可纳枯穷内。
绿狞攒砾髯,纹睚蹙腥背。
萝茑独引援,萧文藉覆盖。
枝抽尚未已,著恐宇宙隘。
馀韵落斋环,海涛镶砰拜。
此岂臃腫贱,莫肯发众快。
材大固难空,不伐岂怜爱。
阿房得附枝,岂见东圯坏。
扫魏若遁藏,丑惰事恬退。
枯柏不自量,小哭竞术卖。
负荷力不给,摧折自卖害。
造化久培植,亦以邦国赖。
山灵慎爱惜,勿使妄剪拜。
大物不虚生,天意终有在。
赋才巧尔殊,落落出行辈。
所希江遭逢,叶卷云影碎。
推枕起新晴,披衣向小明。坐忘新病减,梦少夙心清。
轧轧开邻户,鼕鼕杀县更。跛奴呼具盥,旋起绕花行。
有地都来一丈馀,垦锄元不费工夫。匝墙先种竹三本,绕槛却栽花数株。
风伯唤来烦解佩,月娥邀得醉携壶。凭君试向蓬莱问,还有神仙似我无。
南去又南去,此行非自期。一帆云作伴,千里月相随。
浪迹花应笑,衰容镜每知。乡园不可问,禾黍正离离。
病夫坐稳懒出门,底事逢春作癯瘦。故人相寻不惮远,欲以一杯为我寿。
铺张古昔引大义,劝使忍穷如忍诟。感君意气但如昨,顾我情怀已非旧。
平生甘作蚁旋磨,万事只如船放溜。十年参差故乡梦,一心守待灵芝秀。
辱身窃比柳下惠,疾恶幸逢朱伯厚。他时城市望云山,岁晚何由数相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