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惊乔岳失嶙峋,千载风流可复闻。鼎有丹砂轻县令,囊无薏苡诧将军。
苧袍岁月孤青简,石室文章閟白云。泪尽侯芭悲独立,短衣高马秪纷纷。
猜你喜欢
满园花菊郁(yù)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zhāo)歌酒席,白头翁(wēng)入少年场。
一院子的菊花金黄金黄,中间有一丛白似霜的花儿是这么孤独。
就像今天的酒席,老人家进了少年去的地方。
参考资料:
1、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238
2、谢思炜.白居易诗选:中华书局,2005:192-193
郁金黄:花名,即金桂,这里形容金黄色的菊花似郁金黄。孤丛:孤独的一丛。
白头翁:诗人自谓。
白居易这首《重阳席上赋白菊》诗写得新颖而别致,词约而意丰。全诗表达了诗人虽然年老仍有少年的情趣。以花喻人,饶有情趣。
题为“赋白菊”,诗开头却先道满园的菊花都是金黄色。“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这是用陪衬的手法,使下句中那白色的“孤丛”更为突出,犹如“万绿丛中一点红”,那一点红色也就更加显目了。“满”“郁”与“孤”两相对照,白菊更为引入注目。“色似霜”生动的比喻,描绘了白菊皎洁的色彩。
更妙的是后两句:“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人少年场。”诗人由花联想到人,联想到歌酒席上的情景,比喻自然贴切,看似信手拈来,其实是由于诗人随时留心观察生活,故能迅速从现实生活中来选取材料,作出具体而生动的比喻。这一比喻紧扣题意,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结句“白头翁人少年场”,颇有情趣。白菊虽是“孤丛”,好似“白头翁”,但是却与众“少年”在一起,并不觉孤寂、苍老,仍然充满青春活力。
养就玄霜圃,问东君、曾放瑶英。回首蓝桥路,遍琼城。横斜影,照人明。飘香信、玉溪仙佩晚,同新月、步入西清。冰质枝头袅,更轻盈。分春色,赠双成。
道是无为道,修人自有为。假即无头数,真中实是稀。
天空石破偶惊猜,逗漏鸿泉海国来。长昼翻盆迷白日,连宵注瀑斗狂雷。
三旬水潦无馀地,八十年来未见灾。老插渔竿閒卧处,中原点检济川才。
拂露屠苏酒满巡,越山如鬣水如鳞。
日边虽望龙庭远,海上初传凤历新。
好景融融来破雪,和风细细欲黏人。
莫言老守无心计,排比宾寮醉过春。
我迁海康,实编于民。
少而躬耕,老复其真。
乘流得坎,不问所因。
愿以所知,施及斯人。
君山木落洞庭秋,今古无穷水自流。明月一轮天宇静,定中疑是泛虚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