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红万翠。簇定清明天气。为怜他、种种清香,好难为不醉。
我爱深如你。我心在、个人心里。便相看、老却春风,莫无些欢意。
簇定:亦作“逐定”,紧接着。好难为:好不容易做到。“好难为不醉”,即不能不醉。
个人:那人。老却春风:老了春风。
猜你喜欢
绿湘帘底。正月娇花媚。拈花枝、背地撩人,这憨情敢你。
回首珠光碎。促狭事、果然是你。笑冤家、你作么生,悔轻轻放你。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水晶一作水精)
玉砌的台阶夜里已滋生了白露,夜深久伫立露水便浸湿了罗袜。
只好回到室内放下了水晶帘子,仍然隔着透明的帘子凝望秋月。
参考资料:
1、詹福瑞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75-176
罗袜:丝织的袜子。
却下:回房放下。却:还。水晶帘:即用水晶石穿制成的帘子。“玲珑”句:虽下帘仍望月而待,以至不能成眠。玲珑:透明貌。玲珑,一作“聆胧”。聆胧:月光也。水精:即水晶。
李白的这首宫怨诗,虽曲名标有“怨”字,诗作中却只是背面敷粉,全不见“怨”字。无言独立阶砌,以致冰凉的露水浸湿罗袜;以见夜色之浓,伫待之久,怨情之深。“罗袜”,表现出人的仪态、身份,有人有神。夜凉露重,罗袜知寒,不说人而已见人的幽怨如诉。二字似写实,实用曹植“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意境。
怨深,夜深,主人公不禁幽独之苦,由帘外到帘内,拉下帘幕之后,反又不忍使明月孤寂。似月怜人,似人怜月;而如果人不伴月,则又没有什么事物可以伴人。月无言,人也无言。但读者却深知人有无限言语,月也解此无限言语,而写来却只是一味望月。这正是“不怨之怨”,所以才显得愁怨之深。
“却下”二字,以虚字传神,最为诗家秘传。此处一转折,似断实连;好像要一笔荡开,推却愁怨,实际上则是经此一转,字少情多,直入幽微。“却下”一词,看似无意下帘,而其中却有无限幽怨。本来主人公由于夜深、怨深,无可奈何而回到室内。入室之后,却又怕隔窗的明月照此室内幽独,因而拉下帘幕。帘幕放下来了,却更难消受这个凄苦无眠之夜,在更加无可奈何之中,却更要去隔帘望月。此时主人公的忧思不断在徘徊,直如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那种纷至沓来,这样的情思,作者用“却下”二字表达出来。“却”字直贯下句,“却下水晶帘”,“却去望秋月”,在这两个动作之间,有许多愁思转折反复,诗句字少情多,以虚字传神。中国古代诗艺中有“空谷传音”的手法,这是如此。“玲珑”二字,看似不经意的笔调,实际上极见功力。以月的玲珑,衬托人的幽怨,从反处着笔,全胜正面涂抹。
诗中不见人物姿容与心理状态,而作者似也无动于衷,只以人物行动来表达含义,引读者步入诗情的最幽微之处,所以能不落言筌,为读者保留想象的余地,使诗情无限辽远,无限幽深。所以,这首诗体现出了诗家“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真意。以叙人事的笔调来抒情,这很常见,也很容易;以抒情的笔调来写人,这很少见,也很难。
契诃夫有“矜持”说,写诗的人也常有所谓“距离”说,两者非常近似,应合为一种说法。作者应与所写对象保持一定距离,并保持一定的“矜持”与冷静。这样一来,作品才没有声嘶力竭之弊,而有幽邃深远之美,写难状之情与难言之隐,使漫天的诗思充满全诗,却又在字句间捉摸不到。这首《玉阶怨》含思婉转,余韵如缕,正是这样的佳作。
别时容易见时难,玉减香消衣带宽。夜深绣户犹未拴,待他还,一半儿微开
一半儿关。
师住匡庐南面山,飞来峰下略开单。时情淡薄知音少,吾道彫零行路难。
何必善书须学卫,未应解义必师安。丈夫不用寻尘迹,自向虚空著羽翰。
绿阴满京畿,送子之临洮。临洮何茫茫,流出长城壕。
长城岸阻玉关阨,于阗葱岭河凉高。羌氐儿郎走带箭,哀笳风起斗击刁。
良人西征二三载,宝幢车马声尘遥。如今不用酒泉郡,岂必坐使朱颜凋。
蒲萄苜蓿味虽美,异方土俗殊乡里。避地犹当似管宁,受封应得论箕子。
愿从列骑拥旌旄,归来燕处华堂里。却话人情翻掌难,曾浥征袍泪如洗。
熟水沸铜瓶,向晚书帏静。不见高人领鹤来,寂寞空梅影。
双屐出柴荆,立待昏鸦定。折得寒香独自归,门掩青山冷。
新鹰初放兔犹肥,白日君王在内稀。
薄暮千门临欲锁,红妆飞骑向前归。
黄金捍拨紫檀槽,弦索初张调更高。
尽理昨来新上曲,内官帘外送樱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