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竹经年长未齐,半枯半死近窗西。天风飘雁随云没,山鬼凭狐当昼啼。
世乱独怀徐庶母,家贫久累买臣妻。眼前事事堪肠断,欲问西山路转迷。
猜你喜欢
雪纷纷,掩重门,不由人不断魂,瘦损江梅韵(yùn)。那里是清江江上村,香闺(guī)里冷落谁瞅(chǒu)问?好一个憔悴的凭栏人。
大雪纷飞,掩蔽重门,不由得人不断魂,消瘦憔悴得有如江梅而失去往日之风韵。抬眼望去,哪里是清江江上村?香闺里冷落谁来理睬与慰问?好一个面容憔悴翘首远望的凭栏人!
参考资料:
1、李雁吴冰沁.元散曲经典品读.北京:蓝天出版社,2015:20-23
断魂:形容人极度悲伤。江梅:暗用梅妃之典。梅妃,唐玄宗的妃子,本姓江,因爱梅,玄宗赐名梅妃。韵:风韵。那里:即哪里。此句是写思妇遥望远处的景象。凭阑,即凭栏。
这支小令,多半内容反映的是闺中少妇绝望的心情。开头两句“雪纷纷,掩重门”,点明季节,说年冬腊月,大雪纷飞,造成交通阻塞的困难,远行人就更不易归来了,少妇不能不为之心碎。在这个时候,要表露少妇的感情再也容不得半点含蓄,因此第三句接着直抒胸臆,明白写出了“不由人不断魂”的惨痛句子。第四句“瘦损江梅韵”,以梅妃的故事作比,表明思妇由于怀念远方丈夫而变得削瘦,失去了往昔的风韵。第五句“清江江上村”,是化用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等词句的意境,进一步表现少妇的孤寂与悲痛之情。第六句“香闺里冷落谁瞅问”,是少妇发出无可奈何的慨叹。
小令的重点句则是最后的“好一个憔悴的凭阑人”,在大雪纷飞,家家紧闭重门这样严寒的日子里,冒雪凭栏遥望远方归人。在漫天风雪中,惟有她依栏远望、凝思,表达思念之情的深沉严冬都封杀不了。“好”字意义双关,下得非常妙,它似是修饰“憔悴”,用作甚辞,有“很”“太”等意,寄寓着作者深厚的同情,但也有更多的赞赏之意。此句一扫上文所言绝望的情绪,显示出一个少妇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坚强的性格。有此一句,才显出此曲的精妙之所在,它可以使全篇的消沉气氛为之一振。
此曲在结构上,采用的是前后矛盾对立的写法。前面几句极写少妇的绝望心情,经彩笔左涂右抹,色调越来越浓,似乎已经绝望到底,而最后一句,则急转直下,一反常态。这样,先抑后扬,更富有吸引人的艺术魅力。
莲开并蒂花无色,梅结同心玉有香。自是好逑天作合,明星烂矣警翱翔。
一从云水住,曾不下西岑。落木孤猿在,秋庭积雾深。
泉流通井脉,虫响出墙阴。夜静溪声彻,寒灯尚独吟。
禁庭春昼,莺羽披新绣。百草巧求花下斗,只赌珠玑满斗¤
日晚却理残妆,御前闲舞霓裳。谁道腰肢窈窕,
折旋笑得君王。
禁闱秋夜,月探金窗罅。玉帐鸳鸯喷兰麝,时落银灯香灺¤
女伴莫话孤眠,六宫罗绮三千。一笑皆生百媚,
宸衷教在谁边。
烟深水阔,音信无由达。惟有碧天云外月,偏照悬悬离别¤
尽日感事伤怀,愁眉似锁难开。夜夜长留半被,
待君魂梦归来。
鸾衾凤褥,夜夜常孤宿。更被银台红蜡烛,学妾泪珠相续¤
花貌些子时光,抛人远泛潇湘。欹枕悔听寒漏,
声声滴断愁肠。
画堂晨起,来报雪花坠。高卷帘栊看佳瑞,皓色远迷庭砌¤
盛气光引炉烟,素草寒生玉佩。应是天仙狂醉,
乱把白云揉碎。
平湖湖水西复东,春光淡沲天朦胧。石桥寒浪涨新雨,晴鸠破晓呼东风。
东风著柳全无力,新雨飘花可怜色。柳边多少断肠人,百尺红楼是花国。
峭笋倚溪壖,雄标屹霞境。云披看卷箨,波静见垂影。
顿翼已栖林,残阳方在顶。
据鞍指挥八千兵,昔日中原几战争。
追鹿已无秦社稷,逝骓方叹楚歌声。
英雄事往人何在,寂寞台空草自生。
回首云山青矗矗,黄流依旧绕彭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