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足爬沙饮海归,案头飞堕晓风吹。惯看毛颖临池浴,不借姮娥入月骑。
蓄润凿开琲磊落,分涓滴尽墨淋漓。胸中一掬恩波在,自有龙蛇绕笔时。
猜你喜欢
伏雨朝寒愁不胜,那能还傍(bàng)杏花行。去年高摘斗轻盈。
漫惹炉(lú)烟双袖紫,空将酒晕(yùn)一衫青。人间何处问多情。
这连绵不断的雨如同剪不断的哀愁,依稀记得去年我们到杏花园游玩,还一起攀上枝头摘取花枝,比赛谁最轻盈利落。
香炉中的熏烟轻轻地萦绕,双袖在炉火映照中泛着紫红的颜色,身着青衫而脸上胀红了酒晕。人间何其广大,竟然还是无处寻觅、亦无处寄托那一份多情。
参考资料:1、(清)纳兰性德著.《纳兰词注》:岳麓书社,2005.1:第34页2、(清)纳兰性德著;田萍注解.纳兰词全集鉴赏: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04:第384页。
伏雨:指连绵不断的雨。高摘:攀高折花。斗轻盈:与同伴比赛看谁的动作更迅捷轻快。轻盈,多用以形容女子体态的轻快、灵活。
炉烟:香炉中的熏烟。酒晕:喝完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这是一首相思之作,却不同于那种甜蜜憧憬的怀想,亦不是刻骨铭心的感念。如果一定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这首小令,那么非此二字莫可当得:阑珊。
所谓“那能还傍杏花行。去年高摘斗轻盈”,正是“春花秋月,触绪还伤”的另一番写照。当年他曾和她一起攀上杏树枝头摘取花枝,比赛谁最轻盈利落,而今的杏花春雨一如往昔,而佳人已逝,以至于唯恐再见到杏花,触动自己的伤心事。睹物伤情,算是中国诗歌由来已久的传统。
转到下片,出现一组精工的对句:“漫惹炉烟双袖紫,空将酒晕一衫青。”这两句解释出来,就是熏炉上的烟气轻轻萦绕,双袖在炉火中映出紫红的颜色,身着青衫而脸上泛出了酒晕。句中一个“漫惹”,一个“空将”,极写无聊之态。这里纳兰仿佛是说,我现在多么无趣啊,恍恍惚惚,呆呆地烤着炉火,饮着乏味的酒,忽忽悠悠就醉了,我也不知是为了什么,我也不知要做什么。
尾句,作者舍弃了一切描写与对仗,平平呵出:人间何处问多情。以人间之广大,竟然还是无处寻觅、亦无处寄托那一份多情。看似平淡的一句话,却实已把天地逼仄到了极处。这正是“谁念西风独自凉”的境界,西风遍吹,而独有我感到了深深的凉意。天地广大,而唯有我心怀迂曲,无处排遣,无处寄托。
平生随牒浪推移,只为生民不为私。万里翠舆犹远播,一身幽圄敢终辞。
鲁人除馆西河外,汉使驱羊北海湄。不是故人高议切,肯来军府问钟仪。
朝梳九叠云,到暮不成雨。一日变千丝,只作愁机杼。
愁至云成幕,小雨和丝落。愁去脸成霞,雨霁庭下花。
折花愁雨湿,护惜鲛绡立。蜂蝶爱花红,花心应未同。
朱英翠叶俨仙葩,绣浦金塘特著花。涟漪江畔明秋水,的皪城边缀晚霞。
晚霞秋水正芳时,桂楫兰舟处处移。舟移菡萏波间动,楫绕芙蕖镜里披。
本缘倾盖追欢宴,翻作牵裳送别离。夫君自是轩冕客,不惜瑶尊永今夕。
试问看花限北津,何如折柳停南陌。折柳思应长,看花愁更积。
醉君罗绮筵,为君歌采莲。莲花万种出吴阊,岁岁年年狎景光。
此日荷风迎素扇,此时萝月照新妆。可怜共蒂邀同伴,勿愿飘蓬在异乡。
济上相逢华已暮,菱歌一曲断人肠。
觉海难将浅见窥,打包径去契禅机。
何曾蝴蝶暂成梦,除却杜鹃谁劝归。
江上风涛犹汹涌,盘中泉土颇甘肥。
自当叱犊勤耕墅,不必然犀往照矶。
镫窗坐无寐,吾亦自怜吾。
活在虎狼窟,老犹风雨途。
世情多短气,心事一长吁。
幸有秋成好,仍闻夜警呼。
竹符驱我出山来,万事无心付酒杯。
又见江城春到也,伤情却忆故园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