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愁多云易阴,故人虽在雁无音。交情念子黄金重,世故稽人白发深。
芳草春风千里梦,青灯夜雨两乡心。岱宗入眼东南秀,怅望云山泪满襟。
猜你喜欢
一夕安能再与俱,话言宁觉死生殊。
帜书更识埋轮志,生有不忘如是夫。
眼处心声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
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
这首诗批评了缺乏现实体验的模拟文风(如西昆体、江西诗派等),指出了诗歌(文学)创作的源泉是客观现实,真情必然来自诗人的切实生活感受。元好问认为,文学作品不是作家头脑中虚构的,而是客观现实在头脑中的反映。只有像杜甫那样“亲到长安”,对客观的描写对象有了实际的接触和体验,才能激发内心的感受,写出入神的诗句。如果一味去“暗中摸索”,临摹前人的作品,是永远不可能在诗中真实地描绘出现实对象的(“总非真”)。这样,元好问就在杜甫和杜诗的影写者们中清晰地划出了一条真、假诗人地界限。
几日黄河剧可憎,今朝风韵颇相能。扁舟夜向淮阳度,载得翠微归去僧。
苍茫俯眺冶城横,洒酒凌虚醉晓晴。梁寺烟斜林影澹,钟山瑞霭雪花明。
风流点缀围棋事,凭吊霏微蜡屐情。缥缈谪仙诗句老,荒台古树自峥嵘。
水声喧枕上,有梦不相亲。披衣坐烟艇,怆然伤心神。
客久情自失,天寒日易昏。风涛高过屋,芦荻长于人。
渔火浦溆暗,榜歌答舟邻。去去彭蠡潴,忽忽扬子津。
太息千里道,飘然一叶身。
会稽表神閟,宛委徵帝藏。讵若登君室,步武见前芳。
边笥有馀委,惠车不盈箱。青荧藜床色,旖旎兰橑香。
低云润遗简,隙月窥流缃。咏响出疏棂,回风自琅琅。
恒闻诗人旨,忮求乃不臧。蔬饮枕曲肱,其乐自羲皇。
举趾触四周,抗心凌八荒。
玉石岩开久,人传小洞天。冽泉飞漱玉,好鸟奏新弦。
丹灶凭谁炼,禅床任客眠。红尘浑不染,风月永无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