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向青油幕下归,宦游不与意相违。山林岂独容高枕,尘土何曾着衮衣。
近海秋帆风力健,溯空晴鹤羽毛稀。终南捷径翻能近,今昨谁堪校是非。
猜你喜欢
种竹期十年,栽橘盈千头。
虽云多远虑,无乃为身谋。
高人绝尘累,俟德居此丘。
泰宇无畦畛,虚空有天游。
仁义尚蘧庐,道德成安流。
结茅依翠微,极目际平畴。
白云度寥廓,黄鹄下沧洲。
百世此周览,我志尚可求。
只应柴桑翁,真趣共悠悠。
飘飘谪仙子,闭门逃世諠。
达哉柴桑翁,心远地乃偏。
羡公隐廛市,高拍前人肩。
园林富花木,景象罗春妍。
翠鸟鸣高枝。白鱼游深渊。
鱼鸟欣有托,吾庐兴悠然。
诗瓢贮烟云,茶鼎烹银蟾。
有此佳绝处,那受名利鞭。
鹊尾闻妙香,片心超九天。
渊然消万虑,流光纬三田。
乾坤任簸弄,追踪古偓佺。
斜月横,疏星炯(jiǒng)。不道秋宵真永。声缓缓,滴泠(líng)泠。双眸未易扃(jiōng)。
霜叶坠,幽虫絮(xù),薄酒何曾得醉。天下事,少年心。分明点点深。
一轮弯月挂在西边,稀疏的星星闪烁着明亮的光,可是秋夜却显得格外漫长。漏壶滴水的声音回荡在耳边,使人难以入睡。
下了霜的叶子弯了下来,幽暗角落的虫子在鸣叫,秋天的一切都是显得如此悲凉,薄酒一杯,怎么能解我心中愁?满腔热血地想要为国效力,却始终不能如愿。天下大事,儿女情长,只能深埋在心中。
参考资料:
1、巨传友.清代临桂词派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100-101页
炯:明亮。永:漫长。滴泠(líng)泠:指漏壶滴水之声。扃:门上钮环,喻闭门,引申为闭眼。
幽:阴暗的角落。絮:鸣叫薄:少许。
“斜月横,疏星炯”是环境描写,烘托出悲凉的氛围,也为下文作铺垫。有漏壶滴水声、霜叶坠落声和秋虫的鸣叫声。衬托秋夜的漫长和寂静,借以表达作者内心的孤寂难平。表达了忧国忧民之情。“双眸未易扃”则可以看出此时作者的状态是心绪不宁,难以入睡的。“双眸未易扃”与“不道秋宵真永”前后呼应,正是作者彻夜难眠,才感到秋夜漫长。
结构上,承上启下,与上文的外在环境的凄清相应和,为下文抒壮志未酬和忧国忧民之情作铺垫。
“薄酒何曾得醉!”这句话是定语后置句,词人借酒消愁,却不能醉。原因在于他心忧天下。通过“天下事,少年心,分明点点深”这些诗句,表达了忧国忧民情,表达了反清复明壮志未酬之情。通过“薄酒何曾得醉”可以看出词人愁之重、深。
全词格式工整对仗,上片写景,下片言志。作者秋宵长夜难眠,以酒求醉、求眠不得,其根本原因在于忧国忧民的情怀,作者借“更漏”以抒情怀。本词中写长夜不能入睡,为更漏声所恼。末三句感怀家国身世,更觉情意深挚,含蕴不尽。
赫日光中强作主,忽然霹雳声中死。
仰观不见太虚空,俯视分明无寸土。
跨瞎驴,追猛虎,百战场中有文武。
老来信手斫方圆,从教人笑无规矩。
玉珂经礼寺,金奏过南宫。雅调乘清晓,飞声向远空。
慢随飘去雪,轻逐度来风。迥出重城里,傍闻九陌中。
应将肆夏比,更与五英同。一听南薰曲,因知大舜功。
晓路入西郊,新霜着鬓毛。
贫交借羸马,慈母授征袍。
野静狐狸出,天寒雁鹄高。
艰难忆亲旧,清泪渍平皋。
便教老眼怎昏花,书债如何也不赊。
更有一般春枕梦,合眸便到故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