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根成龙石作羝,仙山棱层隔天梯。层阴叠翠耸云汉,下视百丈红尘低。
左慈幻术有真伪,叶公画格空雄雌。九龙山翁不同调,韦偃毕宏为等夷。
寒声不断殷幽壑,细影欲动摇晴漪。恍若临流听清籁,芒屦布袍随所之。
须臾昼瞑神鬼泣,虺蜴怒叫蛟鼍悲。问翁胡为不画竹,王子似厌参差吹。
人间拙匠枉学步,此翁声名难并驰。强挥笔管泼墨汁,凡骨却笑神仙痴。
未论遗迹为世宝,已觉纸价高当时。残缣片楮久不见,二丈吴笺藏者谁。
梁公老去陈氏灭,此调岂有知音知。手探灵脂掘石髓,江东钱翁元好奇。
胸中撑拄不平事,海水侧立虞山危。家藏况复有声画,临川老饶清妙词。
郎君少年今壮发,风木忽动皋鱼思。平泉树石米家舫,往事逝矣何能追。
篇成颇觉古意远,抚卷载诵徂徕诗。
猜你喜欢
生怜秋色好,高阁坐新寒。竹韵风前听,花容两后看。
采毫跻月窟,视草上金銮。谁是同吟者,披图倚玉阑。
闲院宇,小帘帏(wéi)。晚初归。钟声已过,篆(zhuàn)香才点,月到门时。
清波门外拥轻衣。杨花相送飞。西湖又还春晚,水树乱莺啼。清波门外和风吹拂,掀动着人的衣带,杨花纷飞殷勤相送。又到了西湖暮春傍晚,水边花树上群莺乱啼。寺院清幽,帘帐低垂,刚乘着夜色把家回。钟声已经响过,篆香刚刚点起,月光正照在院门前。
参考资料:
1、款款编著.词三百:学苑出版社,1995:143.
2、周笃文选注.宋百家词选:广东人民出版社,1983:70-71.
3、杨鼎夫主编.中华传统文化精选读本·一年级下册: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54.
清波门:在杭州西南,靠近西湖,为游赏佳处。拥轻衣:指穿着薄薄的春装。杨花:即柳絮。
清波门外拥轻衣。杨花相送飞。西湖又还春晚,水树乱莺啼。
这首词描绘了西湖清波门附近的美景。
上片首句“清波门外拥轻衣”,写作者受风的衣裾,膨松松地拥簇着自己往前走,衣服也象减去了许多分量似的。一个“拥”字下得极工炼,与“轻衣”的搭配又极熨贴。一种清风动袂、衣带飘然的风致,就这样被活灵活现地描绘出来了。写罢湖上的和风,接着写柳絮。古代杨柳飞絮是暮春的使者。随风飘荡的杨花陪伴着自己走上寺门的归路。“相送飞”三字将一种殷勤护持的情意传达出来了。“西湖”句由景物描写折到时令,笔意一转,带出下文。“水树乱莺啼”五字重涂浓沫,俨然一幅江南春色图画。丘迟《与陈伯之书》所述“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之佳丽景色,并于此五字中见之。特别是这个“乱”字下得很有力量。由此可以想见,一个缁衣白足的诗僧,徜徉湖边山脚的花径上,周围是缤纷的花雨,耳边是纷乱的莺声,组成一幅惬意的游春图景。词的上片,作者将春色之丽写得荡人心魂,美不胜收。
换头一起三句,点出寺宇阒寂、僧寮清幽的场景,而用一“归”字与前片关合,以实现这一场景的转换。曰“闲”,曰“小”,曰“初”,皆涉笔轻灵,雅称其题,仿佛把人带进一个红尘不到的世界。
结拍三句,进一步烘托寺中的环境,补足前意。作者抓住这钟声、篆香和月色,三个有时间特征的景物来加以刻画。结语悠然,有竟体空灵之妙。撞钟击鼓,为佛门旦暮必行的功课。卢纶“孤村树色昏残雨,远寺钟声带夕阳”(《出关言别》),杜牧“夜深月色当禅处,斋后钟声到讲时”(《赠惟真上人》),都是描写晚钟的名句。仲殊即景写来,亦实亦虚,尤有远韵。接着又拈出“篆香才点”与之作偶,更觉笔有余妍。用“篆”定形容回旋上升的烟缕,真是工致入微了。以晚钟之远韵匹篆香之烟痕,是声与色、与大小之对比,又都取景眼前,真如天设地造一般。“月到门时”,本是归时实景,用钟声、篆香之后,便觉充满禅机和妙不可言。
此词为人作者人格、性情的真实流露;词中的物象,是这位诗僧的心灵折光。
不嫌笔墨尚差池,兴至还来对客挥。已下栖鸦污纸白,更成春蚓怯人围。
风霜未改青衫旧,糠覈偏增皤腹肥。经月无聊淹锦里,清明又负一年归。
胡虏往年来牧马,谁能万里作长城。燕山草木皆为战,汉阁麒麟独挂名。
剑佩炉烟分曙色,旌旗驿树趁春晴。东人日夕瞻华衮,祖帐何须恋别情。
走架龙须弱不支,炎天待月立多时。醍醐纵美输清滑,璎珞虽圆让陆离。
珍异曾誇太冲赋,累垂已入退之诗。当年若得传方法,博取凉州亦一奇。
岁暮能无感,寒溪淡不声。荧灯一卷守,残柳数株明。
日月忘年夭,山川摇客情。搴萝过绝壁,犹恐近浮名。
凌晨走马心如火,到处看花迹似鸿。镫上日抽金箭羽,腰间时击宝刀雄。
风生袂薄嗟何及,野旷天连望不穷。鳷鹊蓬莱遥问讯,五云缭绕是龙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