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尘赤日无南北,平田见土不见麦。秋麦垂垂尽枯死,春麦虽青不盈咫。
秋田种少未种多,田家四顾无妻子。官河水浅舟不行,漕舟不载雨州名。
河西钞关坐不税,太仓粳稻何时至。一春无雨过半夏,贫民望雨如望赦。
安得一雨如悬河,坐令愁怨成欢歌。我行虽难奈乐何。
猜你喜欢
赤日隆隆煎下土,原田龟拆璺尺五。嗟我黍禾然焦炷,农夫坐视泪如缕。
肥{虫遣}矫夭旱母舞,未见望舒离金虎。捉来蜥蝎瓮底苦,咒他云兴浓雾吐。
小儿持枝群击鼓,愿将肥豕祀田祖。涔涔数点甘露乳,骄阳犹自披云睹。
嗟我农人饥无餔,何暇绸缪破牖户。安得力牧千钧弩,射杀应龙飞灵雨。
松下茅(máo)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五月,松下的茅草亭里却凉爽宜人,白沙覆盖的汀洲和远处的繁茂树林融入了暮色,呈现出一片苍苍茫茫。
路上的行人兴起了无限的思乡之情,此处的青山绿水也仿佛是自己的故乡了。
参考资料:
1、戴文进著.《戴叔伦诗文集笺注》: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2,:第276页
2、汪娟主编.《唐诗三百首》: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2014.02:第159页
松下茅亭:放眼亭外。凉:传达了给人以舒畅之感汀沙:指靠近水边的沙洲。云树:高大的树木.苍苍:深青色,幽暗。
思:指的是思乡的感情。
这是一首描写江南山水风光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典型的旅游诗,作于诗人宦游途中,写行旅中偶遇之景色。诗中热情赞颂了稚川山水风光的优美,并巧妙抒写了思乡之情。
一二句,描画“行人”傍晚小憩于茅亭的所见,也是对稚JII山水的点染。作为一个赶路的宦游人,在“五月”仲夏的暑热中整日跋涉,直到傍晚才突然发现一个“松下茅亭”,岂不喜出望外;憩息亭中,只感到清幽的凉意阵阵拂来,又怎不感到痛快。再纵目远眺,那江中汀洲的白沙,那云烟缭绕的绿树,在暮色映照下显得一片苍茫。上句从小处下笔,工笔描画;下句从大处着眼,泼墨涂染。前后相映,构成一幅意境淡远的松亭晚眺图,含蕴着稚川山水给予异乡“行人”的快感和美感。
三四两句,抒发“行人”于松亭晚眺之中突然唤起的一种油然而生的乡情,实际也在表达对于稚川山水的盛赞。“行人无限秋风思”,是稚川山水给予“行人”的一种无可名状的感发。“行人”二字,在此点出,补明上两句均是“行人”眼中之所见;“秋风思”代指乡愁归思,唤起诗人对故乡一切熟悉亲爱的事物的深切忆念。
此诗的妙处不在于它写出一种较为普遍的思想感情,而在于它写出了这种思想感情独特的发生过程,从而传达出一种特殊的生活况味,耐人含咏。
伊商胡越尚同图,管蔡如何有异谟。不念祖宗危社稷,强于仁圣遣行诛。
清风徐来迟日妍,绛桃初发花欲然。城西草色绿如剪,迷离遮断陌与阡。
一抹青烟绣平野,超尘域近同驻马。杂树蒙茸积翠阴,慈云朵朵垂檐下。
杰阁巍峨碧汉高,俯窥万户明秋毫。铃声满耳众籁寂,市近未觉人喧嘈。
梵宇重重耀白日,庄严百宝鱼鳞密。世界凭谁悟大千,吾徒数备竹林七。
粤稽白马止鸿胪,寺名从此属浮屠。度人何止鹿羊车,圆通自有智慧珠。
水西另辟清幽境,宾从往往辖投井。酒中仙恶醉逃禅,长斋之客缘未请。
当筵又见日西斜,分杯插羽飞流霞。兴酣各趁婆娑舞,听我长歌且勿哗。
君不见河水金人争掌故,兰亭遗迹空山路。往事多闻虞晰争,盛名只有孙王序。
何如痛饮青丝瓶,高谈兀傲倾平生。烛花如豆当花照,未许城门报一更。
险宦何殊阚九渊,且将萧散事馀年。风前白苧裁春服,花外青藜挂酒钱。
圣世敢云轻绂冕,野人端合老林泉。养生况有封囊药,坐听流莺手自圆。
客起灯前梦尚迷,满楼残月晓风西。
应知野寺非山店,只听钟声不听鸡。
是人生好处,仕宦归来,享清闲福。屈指吾翁,恰八年荆蜀。星火丛中,风涛局上,转青天刍粟。轺传欣还,里闾相庆,双鬓犹绿。为报中朝,如今老子,肯把貂蝉,换取松菊。西舍东邻,正新篘初熟。屋仅一椽,田姑二顷,剩种花莳竹。缓引金钗,细斟琼斝,唱长生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