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闻丰山钟古铜,裂缺追蠡虫。霜华满天激清响,夜夜龙鸣西顶中。
君不见丰城匣中三尺水,凛凛神光射眸子。蜿蜒已没秋海空,落落寒星气犹紫,烈士英灵亦如此。
黄金散尽游下邳,四海萧条人竟欺。男儿岂负报国愤,此心感激谁能知。
悲歌击筑来燕市,易水秦原几千里。鼓刀屠肆心可凭,慷慨夷门为谁死。
青袍买酒上林春,衣上徒香京洛尘。五侯宾从少知己,羽林年少轻才人。
山中布衣取卿相,太后穰侯不相让。入门长揖隆准公,致身歘在青云上。
狐裘柘弓那可期,长楸走马行射麋。何须白发鲁中叟,转数黄须塞上儿。
以兹却羡归来好,驱车便发青门道。青门柳枝三月春,飞絮愁人不肯扫。
石门山水青如苔,与君闲来日几回。宁无禄米二千石,莫弃黄垆三百杯。
猜你喜欢
自君之出矣,心意远相随。拆破唐人绢,经经是双丝。
诸侯每长跪,北面莫须呼。大泽一竿钓,深山三尺屠。
谈兵触狼食,怒酒折虬须。百岁累累冢,髑髅香不枯。
西去兰陵家不远,到家还及采兰时。新年送客我为客,惆怅门前黄柳丝。
转盼如波眼,娉(pīng)婷(tíng)似柳腰。花里暗相招,忆君肠欲断,恨春宵(xiāo)。
转动的明眸,流盼着清澈的秋波;纤秀的腰肢,如翠柳般婀娜。花丛里的幽会已成往事,深情的回忆只增添了相思的凄恻,更恨这春宵孤独漫漫难过。
参考资料:
1、徐国良方红芹注析.花间集.武汉:武汉出版社,1995:16
2、邱美琼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65-66
3、房开江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52-53
南歌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转盼:目光左右地扫视。盼,一作“眄”。娉婷:形容姿态秀美。暗相招:偷偷地相互打招呼邀约。此处指幽会。恨春宵:恨春宵难过。
此词写男主人公对女子的深深思念,从男子的视角展示女子的形象,突出其思忆之苦。
起拍二句是写男子忆念中女子动人美丽的形象:秋波如媚,柳腰娉婷。“转盼如波眼”,写眼光流盼如秋波般清澈、闪耀;“娉婷似柳腰”,表现女子的美妙身段:这两句都运用了比喻手法。那次幸福的欢会女子给男主人公留下难忘的印象,为思忆之苦先垫上一笔。接着“花里暗相招”一句是写当时的幽会,欢乐的幽会也给男主人公留下难忘的记忆,再为思忆之苦垫上一笔。这三句纯是以女方的倩影衬托男子的情思。有了前面三句的铺垫,后面写男主人公的思忆之苦就很自然了。后二句“忆君肠欲断,恨春宵”,直抒相思情深,春宵难遣。尤其是“肠欲断”“恨春宵”六字,生动地把主人公为情所苦的形象突显出来。
此词虽然用语普通,甚至有些俚俗,但在如此短小的篇幅中有今昔对比,有叙事有抒情,跌宕多姿,别具特色。
仙人昔住紫琳房,一旦翩然下大荒。久悟客尘无自性,故应福禄未渠央。
徙居邂逅成嘉遁,捧檄因循愧漫郎。愿借寒潭千丈碧,年年此日奉华觞。
声华街鼓急相闻,烛跋西园至夜分。作赋不曾逢武帝,弹琴犹复看文君。
常时歌对吴阊月,奇服香连楚泽云。何处新知最相乐,颉颃狂燕隔帘纹。
南山雪云千丈高,北山晚田无寸毫。富儿巨家饱欲死,笑我陋巷长蓬蒿。
道人坐稳忘作劳,百念解纵如垂櫜。但当折简唤我曹,并坐择虱烦抑搔。
笔力可借秋江涛,莫学人间膏火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