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云岧峣影空翠,十二巫峰堕平地。化作奇峰天下雄,飞入西川作形势。
楚襄微事何足云,宋家小子雕虫文。君不见今古兴亡几番雨,世间何事不浮云。
猜你喜欢
惊湍触石石欲落,绝壁与天争一握。峡东冲激转奔雷,白日蛟龙怒相角。
望中砥柱何崔嵬,曾见当年征战来。禹凿汉江犹在眼,金舆铁镇成寒灰。
行人记取秋风里,云是瞿塘滟滪堆。
娥眉春月斗婵娟,雷砰夜响空中泉。江南客子喜空翠,踏破平羌江水边。
归来梦寐绕岩壑,千花烂锦明帷幄。起来如在娥眉巅,画史新图为君作。
陇西太白去不还,浣花堂草苔石斑。西川风景世间少,令人长忆娥眉山。
胜会嗟无几,同心苦易离。
花前不酩酊,别后徒凄其。
山鸟调新语,风杨舞弱枝。
徘徊春渚上,落景怆分歧。
织妇何太忙,蚕经三卧行欲老。
蚕神女圣早成丝,今年丝税抽征早。
早征非是官人恶,去岁官家事戎(róng)索。
征人战苦束刀疮,主将勋高换罗幕(mù)。
缫丝织帛犹努力,变缉撩机苦难织。
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
檐前袅(niǎo)袅游丝上,上有蜘蛛巧来往。
羡他虫豸(zhì)解缘天,能向虚空织罗网。
织妇为什么忙呢,原来蚕种三卧之后就要老了。
织妇们诚心祷告蚕神保佑蚕儿早点出丝,因为今年官家要提前抽征丝税。
今年提前征税并不是因为官员横征暴敛,而是去年发动了战争。
打仗艰苦,丝织品可供伤兵包扎伤口,也可制成丝罗帐幕赏给军功赫赫的将军。
一般的缲丝织作本来已够费力的了,织有花纹的绫罗更是难上加难。
拨动织机、变动丝缕,在织品上挑出花纹极为不易,需要很高的工艺水平。
培养挑纹能手实为不易,竟有巧女因手艺出众为娘家羁留而贻误青春。在檐前飘动的丝网上,蜘蛛来回爬动。
羡慕这小虫儿纯出天性,可以自由编制罗网啊!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蚕经三卧行欲老:蚕有眠性,文中的蚕种三卧之后进入四眠,四眠后即上簇结茧。古织妇往往亦为蚕妇,所以要提前做准备。
蚕神女圣:古代传说黄帝妃嫘祖是第一个发明养蚕抽丝的人,民间奉之为蚕神,诗中称她为“蚕神女圣”。丝税:唐代纺织业极为发达,荆、扬、宣、益等州均设置专门机构,监造织作,征收捐税。
戎索:本义为戎法,此处引申为战事。
罗幕:即丝罗帐幕。
袅袅:摇曳、飘动的样子。
此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17),为《乐府古题》十九首之一。虽然属于“古题”,却合乎白居易对新乐府的要求。即“首句标其目”,开宗明义;“其辞质而径”,见者易谕;“其事核而实”,采者传信;“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此诗以荆州首府江陵为背景,描写织妇被剥削被奴役的痛苦。全篇仅一百一十字,却由于层次丰富,语言简练,显得义蕴深厚,十分耐读。
闲望倚高冈。云树苍苍。睽违千里独神伤。安得奋飞双翮健,遥度衡阳。
切莫问家乡。无限凄凉。夜谈何日更联床。惭愧龙钟先白首,不比元方。
愚者昧邪正,贵将平道行。君子抱仁义,不惧天地倾。
三受主人辟,方出咸阳城。迟疑匪自崇,将显求贤名。
自来掌军书,无不尽臣诚。何必操白刃,始致海内平。
恭事四海人,甚于敬公卿。有恶如己辱,闻善如己荣。
或人居饥寒,进退陈中情。彻晏听苦辛,坐卧身不宁。
以心应所求,尽家犹为轻。衣食有亲疏,但恐逾礼经。
我今愿求益,讵敢为友生。幸君扬素风,永作来者程。
秋霖逢甲子,禾耳恐须生。
流俗幸无验,高田犹有成。
润唯藜莠得,烂与蕙兰并。
早晚浮云豁,逍遥赋晚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