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称艺苑,大率数江南。作师君不忝,问俗我能谙。
家擅灵蛇宝,人驰白马谈。彬彬诸士子,莫是出于蓝。
猜你喜欢
绿罗村外岭头双,绿罗村下水如泷。一道寒流秋瑟瑟,古来传是绿珠江。
人日晴明与物宜,负暄忘却宿舂迟。融和天地新调律,零落亲朋旧寄诗。
千里客途蓬梗断,一年春事柳梢知。东风只解欺冰雪,不奈霜华点鬓丝。
四郊阴霭(ǎi)散,开户半蟾(chán)生。
万里舒霜合,一条江练横。
出时山眼白,高后海心明。
为惜如团扇,长吟到五更。
当四野阴云消散的时候,打开窗户看见一弯月升在云上。
万里原野弥漫着一片霜雾,月下横着一条素练似的大江。
在它初升时山中泉眼透白,当它升高时海水透出明光。
只因为怜惜这像团扇的明月,一直不眠长吟到天色大亮。
参考资料:
1、李淼,王淑娟.《历代天才少年诗三百首》:时代文艺出版社,1995:66
半蟾:月亮从山头升起一半。
合:满。江练:象白绢一样的江水。练:白绢。
山眼、海心:皆是比喻月亮。
团扇:古人以月喻团扇,此指月亮。
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雨后月夜美景的感受是鲜明的:雨停后,风吹云雾散尽,打开窗户看夜色,半边明月刚从东方冉冉升起,夜深了,秋霜万里铺满大地,长江如练向东横流。月亮刚出时把山野照得雪白,月到中天时海水的中心也被照得明澈透亮。因为爱惜这似团扇一样美丽的月亮,诗人一直对她咏诗赞诵到天将亮时,诗的首两句写月出的情况及月形,三至六旬描绘月夜壮阔美丽的景色,从“半蟾生”、“出时”、“高后”可以看到月升的过程。字数不多而却形象鲜明,对仗工整。这里作者采用了拟人与夸张的手法,使诗带上了幻想的色彩。随着对霜天月夜之美景的观察、发现、体会,诗人的感受在不断地升华,终于在诗的末两句,诗人以抑制不住的激情连连咏赞这美丽的月色至拂晓天明。
服劳安敢便宁居,困厄无端智力疲。性外固非心所急,日间自有义当为。
自强愿法天行健,昏妄那堪已性愚。从古宴安如酖毒,春冰虎尾忽忘危。
家家有芍药,不妨至温柔。温柔一同女,红笑笑不休。
月娥双双下,楚艳枝枝浮。洞里逢仙人,绰约青宵游。
芍药谁为婿,人人不敢来。唯应待诗老,日日殷勤开。
玉立无气力,春凝且裴徊。将何谢青春,痛饮一百杯。
芍药吹欲尽,无奈晓风何。馀花欲谁待,唯待谏郎过。
谏郎不事俗,黄金买高歌。高歌夜更清,花意晚更多。
饮之不见底,醉倒深红波。红波荡谏心,谏心终无它。
独游终难醉,挈榼徒经过。问花不解语,劝得酒无多。
三年此村落,春色入心悲。料得一孀妇,经时独泪垂。
背泚沾初伏,韶薰想远天。江帆飞鸟外,野服制荷前。
弄艇谁同调,看花忽隔年。渔矶须选胜,旧樾净阴连。
神仙绝世立,功行闻清都。
玉符赐长生,镊云游紫虚。
鸡犬尔何知,偶舐药鼎余。
身轻亦仙去,罡风与之俱。
俯视旧篱落,眇莽如积苏。
非无凤与麟,终然侣虫鱼。
微物岂有命,政尔谢泥涂。
时哉适丁是,邂逅真良图。
大鹏上扶摇,南溟聒天沸。
斥鷃有羽翼,意满蓬蒿里。
不如附骥蝇,掣电抹荆蓟。
谁云极云麽,俛仰且万里。
向来庭户间,决起不踰咫。
飘颻托方便,意气乃如此。
物生未可料,旦暮倘逢世。
君看功名场,得失一交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