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树隐春艭,林花集暮江。天涯归客远,堂上老亲双。
捧日心常切,看云梦未降。閒来书谏草,谁与坐山窗。
猜你喜欢
有客秣骢马,豸冠被朱服。驾言将何之,先声动华麓。
曾飞玉堂翰,更累青琐牍。历亲郡县政,民瘼尽耳目。
所遭异坦阻,平生耿介独。行行届高秋,风霜共洁肃。
狐狸安足问,豺狼敢当陆。按辔渭水滨,雨馀桑麻绿。
我为西人喜,重受清平福。
嗟君万里复南迁,此别江湖倍黯然。日落尘沙行海上,春生霜雪到天边。
中流得瓠常相保,九折回车且自全。世路风漨各飘转,不知携手是何年。
爱子儒林冰玉清,大廷文选佐持衡。昔闻天语曾称孝,久侍经帷只用诚。
恩命已沾鸾诰重,乡人今看锦衣荣。况逢青社烟氛净,共感皇仁说治平。
冰和菜把菜和冰,心喜冬葅齿却憎。
且忍牙车寒一点,教他胸次雪千层。
满耳笙(shēng)歌满眼花,满楼珠翠胜吴娃。
因知海上神仙窟,只似人间富贵家。
绣户夜攒(cuán)红烛市,舞衣晴曳(yè)碧天霞。
却愁宴罢青娥散,扬子江头月半斜。
满耳是美妙的音乐满眼是美妙的花,满楼盛妆的少女胜过那美丽的吴娃。
这才晓得那无限美好的天上神仙窟,也不过像这无比豪华的人间富贵家。
绣幕里夜间闪烁着的红烛就像闹市,白天里施着的舞裙活像天空的彩霞。
担心是宴会罢了美女也随之而星散,管它扬子江那头一轮皓月是否西斜。
参考资料:
1、高梓信.感动小学生300首古诗词: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122
2、胡光舟.古诗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192
笙歌:乐声和歌声,泛指音乐。珠翠:妇女的饰物,这里代指美女。吴娃:吴地的美女。
神仙窟:神仙居处。
绣户:指华丽的居室。攒:聚集。
青娥:指年轻貌美的女子。扬子江:这里指润州附近的长江水域。
诗题中的金陵,指润州,即今江苏省镇江市,非指南京。唐人喜称镇江为丹徒或金陵。如李德裕曾出任浙西观察使(治所润州),其《鼓吹赋·序》云:“余往岁剖符金陵。”府相,对东道主周宝的敬称,其时周宝为镇润州的镇海军节度使同平章事。中堂,大厅。此诗是诗人参加周宝的盛大宴会,有感而作。
起二句连用三个“满”字,笔酣意深。满耳的笙箫吹奏,满眼的花容月貌,满楼的红粉佳丽,佩戴着炫目的珠宝翡翠,真比吴娃还美,若非仙宫似的富贵人家,不可能如此。
颔联“因知海上神仙窟,只似人间富贵家”,正以此意承接首联歌舞喧阗、花团锦簇的豪华场面。可诗人匠心独运,以倒说出之,便觉语新意奇。本来神话中的仙境,人间再美也是比不上的。而诗人却倒过来说,即使“海上神仙窟”,也只能象这样的“人间富贵家”。淡淡一语,衬托出周宝府中惊人的豪奢。沈德潜评此诗时说:“只是说人间富贵,几如海上神仙,一用倒说,顿然换境。”
颈联“攒”、“曳”二字丝丝入扣。雕饰精美的门庭,灯烛辉煌,像是红烛夜市一般。歌女们翩翩起舞,彩衣像牵曳着碧空云霞。轻歌曼舞,轻盈摇曳之姿毕现。“夜攒”益显其满堂灯火,“晴曳”更衬出锦绣华灿。“夜”和“晴”又把周宝夜以继日、沉湎于歌舞声色之中的场面写了出来。
诗吟至此,已把争妍斗艳、溢彩流光的相府夜宴写到绝顶了,收笔几乎难以为继。而诗人别具心裁,毫锋陡然转到了宴会场外的静夜遥天:“”一个“愁”字,点出了清醒的诗人并未被迷人的声色所眩惑,而是别抱深沉的情怀。酒阑人散,月已半斜,徘徊扬子江头,西望长安,北顾中原,兵戈满天地,山河残破,人何以堪。伤时,怀乡,忧国,忧民,尽在一个“愁”字中含蕴了。
“月半斜”之“半”,既是实景,又寓微言。这时黄巢起义军纵横驰骋大半个中国,地方藩镇如李克用等也拥兵叛唐,僖宗迭次出奔,唐王朝摇摇欲坠。只有东南半壁暂得喘息,然而握有重兵的周宝却整日沉湎酒色。这样一个局面,正是残月将落,良宵几何。
全诗用四分之三的篇幅重笔浓墨极写阀阅之家穷奢极欲、歌舞夜宴的富贵气象,而主旨却在尾联,诗眼又浓重地点在一个“愁”字上。一“愁”三“满”,首尾相应,产生强烈的对比作用。三“满”正是为了衬托出深“愁”。“愁”,是这首诗通前彻后的中心轴线。
一岁秋香又一空,落英憔悴怨西风。
开时占断西风晓,岂念荷花脱病红?
五月麦秋闽岭寒,岭头风雨荔子丹。旧从图画见眉目,何曾生食知甘酸。
天生尤物亦甚悭,路远致之良复难。宫中妃子一破颜,犹须驿骑来长安。
绛纱囊小欣乍识,晚上苏台醉瑶席。人如玉笋擘轻红,诗似春云惊坐客。
书生馋相绝可怜,诵诗口角空流涎。何时遂作七闽客,日啖玉肌三百丸。
犹胜穷愁杜陵老,暮年奔走巴山道。万里泸戎摘荔枝,一生辛苦无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