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意能来此,高僧共默然。灯传无尽劫,花有再生缘。
幻梦初弦月,微躯小劫年。画廊松影外,呵壁问诸天。
猜你喜欢
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
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yíng)。
觉来眄(miǎn)庭前,一鸟花间鸣。
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yīng)。
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倾。
浩歌待明月,曲尽已忘情。
人生在世如一场大梦,有什么必要辛劳终生。
所以我整天沉醉在酒里,醉倒就如一堆烂泥卧在前庭。
醒来向庭院中看去,一只鸟儿正在花间飞鸣。
请问这已是什么时候?春风只顾与流莺细语声声。
对此我真想发一通感慨,但还是对酒自饮自倾。
高歌一曲邀请天上的明月,曲终又使我沉醉忘情。
参考资料:
1、詹福瑞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865-866
前楹:厅前的柱子。
眄:斜视。
“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道家和佛家,都将人生看作是一场梦,认为人生不过是一场虚幻,唯有育化万物又为万物归宿的“道”及普渡众生的“佛法”,才是真实的,永恒的。故李白常常喝得酩酊大醉,他要在醉中来忘却这如梦的人生。诗人通过醉酒表达了对丑恶黑暗的社会现实的批判,同时在醉意朦胧中,以新的眼光发现新的天地,充分享受人生乐趣。当诗人从醉梦中一觉醒来的时候,觉得烦嚣的尘世已变得分外安宁:“觉来眄庭前,一鸟化间鸣。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庭前花丛中,有一只小鸟在鸣叫,原来春天已经到了。原来世界中还有这样鸟语花香,春光明媚的幽美境地。这种幽美之境与其说是大自然的赐与,不如说是诗人心境的表现。他醉前竟百视而不一见,而如今在醉后醒来才突然发现,正是因为李白的心境在沉醉后平静了下来,他才会在安谧宁静的春光里发现了以前不曾发现的幽美之境。这种发现,犹如哲学上的顿悟,使人突然进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哲理境界,那是超凡脱俗的另一个世界,一切人间的忧虑和烦恼,都不复存在了。在这里宠辱皆忘,只有审美的观照、心灵的宁静。
对于这种醉后悟道境界的突然到来,诗人非常高兴,他感到自己已很久没有这种心境了,因此感慨再三。他很想让这种心境多持续些时候,怕自己过早地酒醒,又回到残酷的现实社会中来,被种种忧心的事所折磨,因此,他还得再喝上几杯。“对酒还自倾”,直喝到月上中天。他对酒狂歌,逍遥自得,久久地陶醉在无忧无虑的世界里。
这首诗深受陶渊明《饮酒》诗的影响,是“拟陶之作”,但又保持着李白自己的风格,写得“流丽酣畅”。不象陶渊明那样沉静、淡泊,只在沉醉的时刻,有些陶渊明的影子,等他一旦完全醒来,就又回复到豪放旷达的李白了。
又散耶溪会,斜阳在古原。
出门逢落叶,去路有啼猿。
短发不堪照,新诗谁与论。
如何为远别,风雪宿孤村。
碧阑干外夜沈沈,斜倚云屏烛影深。看取红酥浑欲滴,凤文双结是同心。
满城箫鼓竞□花。今岁数谁家。续命鬓边绿缕,照人窗下榴花。
蒲觞吊屈,痴儿呆女,尽也由它。谁放潇湘恨水,年年流遍天涯。
嗷嗷哀鸣,迁于壤木。岂无好逑,敦彼独宿。渴饮而泉,饥啄而粟。
聊乐我员,亦曷云足。
鸿雁在渚,鹡鸰在原。物以群分,维性是便。尔鸣雍雍,尔怀急难。
无胥远矣,今亶其然。
万里不自照,清光随雨休。
可堪幽魄死,还似去年秋。
有笛悲遥夜,无人在远楼。
共谁高枕卧,相与梦沧洲。
旅馆凌朝出,前峰日正昕。征旗翻晓角,行盖带春云。
池竹经冬美,园梅逼腊芬。舆中看稚子,歌舞若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