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等閒过,行藏定若何。年华随乐尽,风雨逐愁多。
小妹初离閤,故人仍抱痾。关怀今夕事,不独叹蹉跎。
猜你喜欢
守岁南州夜,离愁倍怆然。凄风吹细雨,明烛照遗编。
梦绕椿萱下,神驰棠棣边。萍踪长苦别,荏苒度华年。
蚤探春信到梅花,夜静无风气候佳。依旧衡门飞燕子,留台御史近还家。
志业区区漫怆神,行年四十老相亲。梅亭松柏风吹醒,犹是中宵饮泣人。
节物燕京盛,兹看太惋然。荒荒羁臈色,衮衮竞新烟。
忆语须同日,传觞有各天。干戈竟何限,骨肉渐随缘。
绝塞逢春岁欲新,天涯稚子转相亲。千家未撤三城戍,孤枕犹羁一病身。
北警频来魂亦怒,南书不至泪交侵。巡檐散步青云下,苦忆霜鬟守岁人。
又名:九日齐安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mǐng)酊(dǐng)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zhān)衣。(霑同:沾)
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刚刚南飞,约朋友携酒壶共登峰峦翠微。
尘世烦扰平生难逢开口一笑,菊花盛开之时要插满头而归。
只应纵情痛饮酬答重阳佳节,不必怀忧登临叹恨落日余晖。
人生短暂古往今来终归如此,何必像齐景公对着牛山流泪。
参考资料:
1、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672-673
翠微:这里代指山。
酩酊:醉得稀里糊涂。登临:登山临水或登高临下,泛指游览山水。
牛山:山名。在今山东省淄博市。春秋时齐景公泣牛山,即其地。
首联用白描的手法写雁过江上南飞,与客提壶上青山的一副美景。仅用七字,把江南的秋色描写的淋漓尽致。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江涵秋影”四字精妙的传达出江水之清,“秋影”包容甚广,不独指雁影。“与客携壶”是置酒会友,兼之有山有水,是人生乐事,“翠微”来代替秋山,都流露出对于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
颔联为唐诗名句,夹叙夹议,写出了诗人矛盾的心情。“难逢”、“须插”的言外之意是应把握当前及时行乐,不要无益地痛惜流光,表现了一种通达的生活态度。“菊花”是扣合重阳节的习俗。
颈联与颔联手法相同,都采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想只管用酩酊大醉来酬答这良辰佳节,无须在节日登临时为夕阳西下、为人生迟暮而感慨、怨恨,同时也表达了及时行乐之意。“酩酊”也是扣合了重阳节的习俗。颔联和颈联都用了对比,一是尘世不乐与佳节尽情快乐的对比,一是大醉无忧与怨恨忧愁的对比。两联也多次提到重阳。节日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使人们暂时摆脱日常生活的束缚、抛开日常生活的烦恼,让自己的心情放松片刻。杜牧在这里所表现的正是趁着重阳节抛开世事、尽情放纵快乐的思想。
尾联承上“登临恨落晖”意,诗人用齐景公牛山泣涕之事进一步安慰自己。诗人由眼前所登池州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的牛山坠泪,认为像“登临恨落晖”所感受到的那种人生无常,是古往今来尽皆如此的。既然并非今世才有此恨,就不必像齐景公那样独自伤感流泪。以齐景公的反例作结,表现了这种旷怀中包含着一种苦涩。
此诗通过记叙重阳登山远眺一事,表达了诗人人生多忧、生死无常的悲哀。以看破一切的旷达乃至颓废,表现了封建知识分子的人生观的落后、消极一面。
可怜玉雪不供愁,似情诗翁作□□。
□□此君虽强项,岁寒相对却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