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雨牵云湖不流,遥怜琴酒在山楼。客中亦有閒愁思,但见湖山便不愁。
猜你喜欢
中庭多杂树,偏为梅咨嗟。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寒风一作:风飚)
庭院中有许许多多的杂树,却偏偏对梅花赞许感叹,请问你为何会如此?是因为它能在寒霜中开花,在寒露中结果实。那些只会在春风中摇荡,在春日里妩媚的,你一定会飘零在寒风中追逐,因为你徒有在寒霜中开花却没有耐寒的本质。
参考资料:
1、吕晴飞等编著,汉魏六朝诗歌鉴赏辞典,中国和平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第615页
中庭:庭院中。咨嗟:赞叹声。君:指“偏为梅咨嗟”的诗人。这句是假托杂树的问话:你为什么单单赞赏梅花?其:指梅。作花:开花。作实:结实。以下是诗人的回答。尔:指杂树。霜华:霜中的花。华,同“花”。
《梅花落》厉汉乐府“横吹曲。鲍照沿用乐府旧题,创作了这首前所未见的杂言诗。
诗的起句开门见山:“中庭多杂树,偏为梅咨嗟。。这里的“杂树。和“梅”含有象征意义。杂树,“亦指世间悠悠者流”。即一般无节操的土大夫,梅,指节操高尚的旷达贤土。庭院中有各种树木,而诗人最赞赏的是梅花,观点十分鲜明。·
下面是诗人与杂树的对话。“问君何独然?。这句是假托杂树的问话:你为什么单单赞赏梅花呢?诗人答道,“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摇荡春风媚春曰,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念其。之。其。,谓梅花;“念尔”之“尔”,谓杂树。全句意为,因梅花不畏严寒,能在霜中开花,露中结实,而杂树只能在春风中摇曳,桂春日下盛开,有的虽然也能在霜中开花,却又随寒风零落而没有耐寒的品质。在此,诗人将杂树拟人,并将它与梅花放在一起,用对比的方式加以描绘、说明,通过对耐寒梅花的赞美,批判了杂树的软弱动摇。两者在比较中得到鉴别,强化,可谓相得益彰。
本诗主要是托讽之辞,采用杂言,音节顿挫激扬,富于变化其一褒一贬,表现了诗人鲜明的态度。这与作者个人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鲍照“家世贫贱。,(鲍照《拜侍郎上疏》)在宦途上饱受压抑。他痛恨门阀土族制度,对刘宋王朝的统治深为不满,因此,他那质朴的诗句申明确表示了对节操低下的士大夫的蔑视和对旷达之士的赞扬。这里还包含着寒士被压抑的义愤和对高门世族垄断政权的控诉。诗歌以充沛的气势,强烈的个性,明陕的语言,给读者以震撼。
泷路下丹徼,邮童挥画桡。山回千骑隐,云断两乡遥。渔沪拥寒溜,畲田落远烧。维舟更相忆,惆怅坐空宵。
酴醾有数种,同名而异字。花开欲折难,铦钩如棘刺。
白者干独长,红者香更腻。种之小径旁,所恨罥衣袂。
插竹加编缚,步障差可类。石家金谷园,恐乏此佳致。
诗拙非同社,情亲本故乡。共知成远别,且复暂相将。
池古莲花净,窗深桧叶香。何时重携酒,来宿赞公房。
秋山泬寥秋水阔,一夜天风起蘋末。万籁凋馀锦树空,繁花落尽红衣脱。
鵁鶄鸂鶒俱无声,沙边白鹭如有情。幽禽相呼落日暝,尺鲤下避寒潭清。
寒潭直下几千尺,落羽回波共萧瑟。独立遥怜海屿青,低飞不碍江云白。
诗家画格还相宜,却忆江南初见时。雍陶池上风雨集,摩诘田中烟火迟。
吾生颇似巢笼鸟,十年尘土长安道。万里沧浪一片秋,安得閒身此中老。
丛鬓愁眉时势新,初笄绝代北方人。
一颦一笑千金重,肯似成都夜失身。
乍听丝声似竹声,又疑丹穴九雏惊。
金波露洗净于昼,寂寞不堪深夜情。
琥珀尊开月映帘,调弦理曲指纤纤。
含羞敛态劝君住,更奏新声刮骨盐。
乳燕双飞莺乱啼,百花如绣照深闺。
新妆对镜知无比,微笑时时出瓠犀。
巫山云雨洛川神,珠襻香腰稳称身。
惆怅妆成君不见,含情起立问傍人。
野馆寒轻,春衫乍减,倦闻鹃语。斜阳外、无限离愁乱飞絮。
寻芳尚记西园路,问燕子、春还几许。正津亭潮满,苍烟一碧,峭孤帆去。
回顾。蘋花渡。叹送尽流红,旧情难诉。渔村蟹舍,伴人惟是鸥鹭。
一舸长日依烟水,那更识、飘零小杜。漫伫立,数归心,肠断孤山细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