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八归来,于我似差速。其如迂懒性,世事昧五六。
多病况早衰,须鬓失旧绿。辞家今几年,但看庭前木。
寸根手自移,今已如立竹。从公归去来,家住湖山足。
猜你喜欢
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
春风曾(zēng)不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lè),青山过武威。
勤(qín)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听说通往轮台的路上,连年都可以看到雪飞。
春风从未到过那里,朝廷的使者去得也很稀少。
无边的白草一直延伸到疏勒,青苍的山岭只是过了武威。
为王事尽力岂敢说路远,只希望能从梦中返归。
参考资料:
1、彭定求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473.
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连年:接连多年。一作“年年”。唐郑遂初《别离怨》诗:“荡子戍辽东,连年信不通。”
曾:竟,竟然。一作“长”。应:一作“来”。
疏勒:地名,唐时安西四镇之一,在今新疆疏勒。武威:地名,今属甘肃省。
“勤王”句:一作“不敢道远思”。勤王:谓尽力于王事。《左传·僖公二十五年》:“狐偃言于晋侯曰:‘求诸侯莫如勤王。’”
此诗所写,都是回应其他人的关心和慰问。诗题“发临洮将赴北庭”,因而诗中所叙述,也是临洮至北庭沿途景物。开头“闻说”者,则说明此行轮台和第一次去的安西不同,暗示着和安西有对比:自然方面,春风不到,连年雪飞;人事方面,汉使应稀。此次虽是作者第二次出塞,但到北庭还是第一次,所以凭传闻写出轮台的寒冷与荒凉,但是调子并不低沉。
从“连年见雪飞”至“青山过武威”写景,但诗人并没有直接说环境多么寒冷和恶劣,而是通过描写春风不来、人少、植被稀疏来衬托北庭连年见雪飞的苦寒的恶劣环境。“连年见雪飞”写气候之寒冷,“春风曾不到”写其荒凉,“白草通疏勒”写其萧瑟,“汉使亦应稀”写其地距中原之遥远,揭示出西域戍边的艰苦性。
尾联在内容情感上起到了点染和升华的作用,全面地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勤王敢道远”就是指要竭尽全力报效祖国,而“私向梦中归”表达了诗人想念家乡,想和亲人团聚的情感。这两句其实是回答别人“勤王道路远,家乡何时归”的关怀,写得很有创意,把忠君报国之志和思念故乡之情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在结构上点明了诗歌主旨,升华了主题,言简义丰,言有尽而意无穷。
全诗从“闻说”落笔,极写通往轮台之路的奇寒景象和边地风物,以抒发诗人不辞路途遥远艰苦,尽力国事的高昂的思想感情。
放身千仞高,北望太行山。
邑屋如螘蚁,蔽亏尘雾间。
念此屋中人,当复几人闲。
鸡鸣起四散,暮夜相与还。
物物各自我,谁为贤与顽。
贱气即易凌,贵气即难攀。
愧予心未齐,俛首一破颜。
欲雕好句老经行,读子清吟客梦醒。意象见前无笔力,一如前辈说西铭。
挥霍变三有,恍惚随六尘。兰园种五果,雕案出八珍。
对见不可信,熟视事非真。空生四岳想,徒劳七识神。
著幻是幻者,知幻非幻人。
黄尘满道客衣穿,古寺荒凉暂息肩。
倦体收来便稳榻,汗颜濯去快寒泉。
野僧治饭挑蔬至,童子携茶对客煎。
夜久月高风铎响,木鱼呼觉五更眠。
罗浮春梦客中稀,此夕相逢醉落晖。阁上每留馀韵在,衢前且喜抗旌归。
花开岁晏堪玄赏,实可羹调别众菲。景仰遗踪怀往事,高山入望白云飞。
向辞北阙犹飞雪,及到南州便得春。知有胜游供胜具,况宜閒处著閒身。
江湖且作龟鱼主,天地能容虮虱臣。兀坐静思心语口,此来无愧汝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