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鱼声里报新晴,睡稳僧房未办行。镫底夜深愁欲滴,马头山色喜先迎。
三千世界阴霾净,百二神京体势成。凉月纷纷如白日,归途镫火若为明。
猜你喜欢
世途难料是阴晴,自昔朝陵怯此行。山指白浮惟鸟去,寺逢黄土有僧迎。
岂知平陆江湖在,借问舆梁岁月成。北望昌平无十里,看山犹自未分明。
昨夜裙带解,今朝蟢(xǐ)子飞。
铅华不可弃,莫是藁(gǎo)砧(zhēn)归。
昨晚我裙带忽然松弛解开,早晨又看见蟢子双双飞来。
要赶紧描眉擦粉梳妆打扮,莫非是我的丈夫快要回来。
参考资料:
1、江延秋.国学经典导读唐诗三百首:河南人民出版社,2009:145页.
蟢子:小蜘蛛脚长者,俗称蟢子。
铅华:指脂粉。藁砧:丈夫的隐语。
南朝徐陵编的《玉台新咏》,皆在“撰录艳歌”,徐本人是当时著名的宫体诗作者,故后多以玉台体指言情纤艳之作。权德舆此诗标明“玉台体”,也是此类诗作。但他写得感情真挚,朴素含蓄,可谓俗不伤雅,乐而不淫。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两种喜兆接连出现。
“昨夜裙带解,今朝蝽子飞。”前句写这位女子昨夜裙带自解,后旬写今天早上这女子又看见长脚的蜘蛛飞来了。裙带自解是夫归之兆,蟢子飞也是喜兆,于是这女人满心欢喜,认为丈夫真的要回来了。蟢子飞,据刘勰《新论》:“野人见蟢子飞,以为有喜乐之瑞。”诗人通过对两种喜兆的描写,把小女子那种急切、思念、惊喜的复杂心理展现得极为生动、传神,让人玩味。
诗的后两句写女子对喜兆的反应。
“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铅华,脂粉。莫是,莫不是。句意为:赶紧涂脂抹粉打扮一下吧,恐怕丈夫真的要回来了。藁砧,即稿砧,是丈夫的隐称。周祈《名义考》卷五:“古有罪者,席稿伏于椹(帖)上,以铁斩之。言稿椹则言铁矣,铁与夫同音,故隐语稿椹为夫也。”这女子见喜兆后的激动心态在诗人的笔下表现得是多么细致入微。
然而这女子的丈夫回来没有?喜兆有没有应验?这位女子最终是欢喜还是失望?诗中并没有交代。诗人只是抓住了这女子思夫的一瞬间进行渲染,把这女子的思夫之情含蓄地表达出来,给读者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未尽之意读者自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联想。
这首诗,文字质朴无华,但感情却表现得细致入微。象“裙带解”、“蟢子飞”,这都是些引不起一般人注意的小事,但却荡起了女主人公心灵上无法平静的涟漪。诗又写得含蓄而耐人寻味。丈夫出门后,女主人公的处境、心思、生活情态如何,作者都未作说明,但从“铅华不可弃”的心理独白中,便有一个“岂无膏沐,谁适为容”(《诗经·伯兮》)的思妇形象跃然纸上。通篇描摹心理,用语切合主人公的身分、情态,仿旧体而又别开生面。
步自城西门,古祠蔽荒垣。借问道傍子,云是漂母魂。
慨昔逐鹿代,英俊殢邱樊。桓桓淮阴侯,韬钤富心源。
龙蛰厄丛蚁,豹隐翳霾昏。少年恣凌侮,列卒同趋奔。
范雎身屡辱,张仪舌徒存。流离伏河涘,狼籍蒙壶飧。
草具固云鲜,居穷易为恩。献块获晋赏,羹颉列汉藩。
矧兹贤妪惠,兴哀逮王孙。既启万户封,竟残千金言。
时人会傍高门走,独肯来游翰墨场。已有哲兄如叔度,定知吾子胜文强。
长淮白浪摇春枕,故国青山接夜航。乞得功名归遗母,未应深羡绿衣郎。
几槛虚明不著埃,忘机鸥鸟自飞来。
北窗高卧羲皇世,九陌红尘安在哉。
柳絮飘残,樱桃熟后,东风开老将离。杳杳燕关,三年鹏息应飞。
联翩佳友分携。黯江干、帆影鞭丝。菰芦留我,郊居独赋,西笑难期。
青云有客,白社无人,芳邻枉卜,乐事犹迟。残书几卷,小车花下方移。
袁北张南,拟过从、斜对柴扉。却谁知。有夕阳一片,做出相思。
春馀景物尚芳华,写景词工语不夸。绮馔玉樽筵秩秩,碧梧翠竹影斜斜。
湖山风月须频赏,南北车书已一家。回首都人候清跸,遥知紫禁绕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