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从宾席末,闻道郭园名。之子舟将泛,兹吾盖少倾。
花明娇日色,鸟作弄春声。便可留今夕,应多满月情。
猜你喜欢
帝遣春风来蓟门,吹作蘼芜绿遍野。我本商山采薇客,遇尔潇湘佩兰者。
鞭龙直上碣石宫,披云高卧昆仑下。袖里瑶华寒不开,洞口新松翠可把。
一酌沧江破几筵,词组青山堕杯斝。君不见长安意气五陵豪,笑杀文园病司马。
家园好在尚留秦,耻作明时失路人。
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度一春。
考场失意,千百年来就是读书人心中永远的伤痛,无数士人在仕进之旅中尝尽辛酸。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将这种情绪诉诸笔端。常建的《落第长安》和无名氏的《杂诗》就充分刻画了金榜无名的失望和痛苦,无颜归家的无奈与悲伤。
唐代诗人常建一生沉沦失意,《落第长安》是他落第失意之作。本诗以设疑起句,诗人本来有个充满幸福和温馨的家,但不能回去,还要留在异地他乡。这种设疑的手法,促使读者往下读。“耻”、“失路人”揭出了谜底——政治清明却金榜无名,作者这个落榜之人只能无限羞愧。
作者不回家,是因为害怕家乡的花鸟会耻笑于他。从“莺花笑”三个字可以充分感受到作者的羞愧之深。花鸟都会耻笑他,那么人会怎么样?结果不言而喻。诗人在这里运用拟人的手法移情于物,以虚写实,用“莺花笑”表现人的复杂情感,细腻而生动,让人回味无穷。
既然害怕遭人耻笑,那就不回去了吧。可有家哪能不回呢?对家园的思念又是那样的深切!诗人落第后的沮丧和有家难归的无奈在诗中表现得极为深切,我们仿佛听到了作者的无声呜咽,这种压抑的情感,更让人同情,更能引起失意人情感的共鸣。
局蹐才难尽,踟蹰意若何。沙寒苜蓿短,路晚蒺藜多。
不复驰金市,犹思喷玉河。侧身千里外,常恐岁蹉跎。
西山紫翠入层霄,老木尘风万窍号。
会得此时亭上意,巍然非下亦非高。
晏婴长不满五尺,淳于饮能至一石。
老无功名未足叹,滑稽玩世亦非昔。
当年交友倾一时,谁料蓬门今寂寂!陈山李石千载士,早死当为天下惜。
斯文显晦端有命,道悠运促非人力。
我今稽山一老农,百岁不死知何益?後生可畏要有人,谁能隐若一敌国?狂言勿发心自惊,归卧北窗还默默。
匆匆相聚处,未足满平生。
镫雨对眠梦,花晴携话行。
前盟空在耳,外哭若为情。
已矣不可作,高山孤月明。
未见古人心已倾,扬鞭何惜一朝程。
自惭病忘非多忘,傥逐班荆即负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