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烟万突杂郊氛,遥逐肩舆阅一军。云薄寒城旌外涌,江鸣远树坐中闻。
人多猿臂堪擒敌,马或龙媒乍不群。归路徐看衰柳色,似缘钲鼓片时欣。
猜你喜欢
东郭高牙峙将庭,楚山迢递送边青。银鍪夺日元戎队,铁骑连云列校营。
岂有神功驱水石,当闻号令肃风霆。天心无战皇威远,已报笛村放犊耕。
秋日閒十日,面怀秋山空。
烟霞固常态,败叶铺山红。
平生五大夫,投老一秃翁。
相看各萧索,事付不语中。
二轮固代谢,四季弭初终。
义霜素凄惨,温律复冲融。
相期保岁寒,木末回春风。
将谓清风全扫地,世间今复有虑鸿。
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yín)近正声。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fú)歌行。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一篇《长恨歌》多么有文采风情,十首《秦中吟》则是匡时济世的正声。
常常被元稹学去了我诗中的格律,李绅也不得不佩服我的歌行。
世间的富贵我大概没有缘分,身后文章才会留下我的声名。
别笑我气粗,满口大话,新编的十五卷诗集已经完成。
参考资料:
1、吴大奎马秀娟.元稹白居易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214-216
长恨:指诗人于元和元年(806年)创作的著名长诗《长恨歌》。秦吟:指诗人于贞元、元和之际创作的一组反映民间疾苦的著名讽喻诗——《秦中吟》。正声:指《诗经》中的“雅诗”。
老元:指元稹。偷:朋友间的戏词,实际上是学习、效仿的意思。格律:作诗在字数、句数、平仄、押韵等方面的格式。短李:指李绅。伏:通“服”,佩服,服气。
应:大概。无分:没有缘分。身后:死后。合:应该。
言语大:夸口,说大话。排:编排。
此诗既是诗人为自己的诗集题记,又是赠友之作,而且是“戏赠”,即兼有与友人戏谑的意思。全诗八句,诗人首先举出自己全部诗作中最有名气、流传最广的代表作,表明自己的创作用心。先列出长篇叙事诗《长恨歌》,强调其情感文采;再列出讽喻组诗《秦中吟》,强调其社会价值:接近《诗经》之“正声”。白居易特意列举出了自己的这些作品,意在表明自己的以诗歌干预现实的思想和自己成功的实践。
诗第三、四两句下,诗人曾分别自注:“元九向江陵日,尝以拙诗一轴赠行,自是格变。”又注:“李二十尝自负歌行,近见余乐府五十首,默然心伏。”元稹写诗乃受到白居易的启发,李绅、白居易同作乐府,但白居易的新乐府诗,后来居上,令李绅自叹弗如,这里称元稹为“老元”,称李绅为“短李”,又故称曰“偷”、曰“伏”,都朋友之间的戏辞,由此也可见元、李、白三诗人之间的亲密无间的关系。诗中接着写“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这是诗人结合自己命运遭际的牢骚话。他说:世上富贵人人所羡,但我却命中无份,看来只有身后的文名,聊可自慰了。这里虽有对自己诗才的自许,但也蕴含着不平和辛酸。白居易后来在与遭谗被贬的好友刘禹锡会面时,曾即席赋诗相赠,其中有诗云:“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这虽是就诗人刘禹锡的遭遇说的,但也是发诗人自己的心声。最后,诗人更以故做自傲的语气,夸饰自己新编诗集后的得意心情。
从写作背景来看,诗人在这首诗中所蕴含的感情是复杂的,表面上是自矜自许,是对自己文章的夸耀,是对友人的戏谑,但实质上充满不平、辛酸和自嘲,当然也不乏对自己才能的自豪。从整个诗的风格来看,可以说是亦庄亦谐,名曰“题卷”,而不拘泥于记事;称为“戏赠”,并不仅是戏言。全诗对仗工整,一气呵成,寓深意于轻松调侃之中,既诙谐幽默,又耐人寻味。
掬水弄涟漪,清辉碎更随。
人间无太白,欲捉可凭谁。
半笼春水溶如镜。早倾向、金盘净。一片空明娇掩映。
霜鬐半呷,雪肌半挺,似带春酲病。
寻常虾菜空相竞。谁解得、高阳心性。细忆风姿心自省。
十分酒气,三分生气,羞与侯鲭并。
雪峰寺里曾相识,面皱颧高五十馀。
削发入山参最久,白头出世瘦如初。
觉心不共真身坏,遗偈犹能战手书。
何必塔铭并语录,吾诗自可表幽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