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亭池碧海榴殷,遥想清才倚画栏。柳絮涨天笼地暖,角声经雨透云寒。晓侵台座香烟湿,夜草军书蜡炬干。为话门人吟太苦,风摧兰秀一枝残。
猜你喜欢
江水澄澄江月明,江上何人搊玉筝?隔江和泪听,满江长叹声。
这是一首描写月夜于江上听筝的小令。作品只有四句,且语言直白如话。然而作者造境淡远,语虽短而意缠绵,词虽淡而情至深。
此曲第一句先写月夜江景,水月映照,空灵明净,显示出澄澈宁谧的气氛。第二句写筝的声音。在月色中,不知是谁弹起玉筝,打破四周的寂寥,添增了神秘幽婉的韵味。第三句则从听筝人的神态,以背面敷粉的艺术手法,烘托筝声所表达的哀伤感情。第四句写江涛澒洞,它像是被筝声勾起的深沉的叹息。这样的写法,又把感伤之情推进一步。
这首二十四字的小令,与白居易那首六百余言的著名长诗《琵琶行》有相似之处。同是江天月夜,同是不期而闻哀怨的音乐弹奏,这支《凭阑人》几乎可说是浓缩的《琵琶行》。只是白诗详尽地介绍了演奏的过程,弹者的身份、经历,以及听者哀怨的缘故,而小令限于容量,这一切都付阙如。但因此也造成了作品的悬念,令人遐想。筝声无端而至,哀怨无端而生,倏然以来,戛然以止,造成了全曲清凄超妙的风神。
在技巧形式上,此篇属散曲巧体之一的“嵌字体”,各句都嵌有一至二处“江”字。“嵌字体”在诗歌中已有先例,如陶渊明的《止酒》诗,二十句中就句句含一“止”字。散曲“嵌字体”的最早作品,则是元好问的《喜春来·春宴》:“春盘宜剪三生菜,春燕斜簪七宝钗。春风春酝透人怀。春宴排,齐唱喜春来。”此篇同嵌的“江”字,建立了句与句之间的内部联系。全曲出现的“江水”、“江月”、“江上”、“隔江”、“满江”的重复不仅多方位地充实了“江夜”的题意,而且表现了一唱三叹的风韵。
少年虽读书,每恨性疏嬾;中年颇自励,已叹岁月短。
学不到圣贤,此意终未满。
甑空不忧饥,衣垢不思浣。
区区管晏事,端可付一莞。
羸然八十翁,风雪卧空馆。
石桥低覆薜萝阴,涧户虚窗忆醉吟。书寄远公林下偈,调高中散竹边琴。
药栏春去啼禽换,茶灶秋来落叶深。别后此情何所似,题封一寄故人心。
四空岑寂不知归,散入金沙茉莉围。错愕汉宫无地住,一声浮海有明妃。
决眦入归鸟。立狮蜂、松林涛静,犹闻清啸。迦叶西来趺坐处,锦石秋花红袅。
问可有、谪仙人到。天际芙蓉青不断,尽苍苍、莽莽归残照。
且收作,卧游稿。
思深兴极忧心悄。望神州、几时剪却,当关虎豹。我与斯人非楚越,忍看燎原小草。
但挽得、天河水倒。涤荡中原安衽席,纵吾庐、独破何须道。
今古意,山灵晓。
好古多游寺,怀山喜见僧。此来成北道,好去问南能。
施饭逢溪滤,函经被雨腾。谁同西崦里,竹屋夜深镫。
一笑乘风万里来,离奇云物入深杯。山青一发雁难到,地暖四时花乱开。
蜃气楼台常带雨,鹧歌萧鼓闹如雷。春游已倦登楼兴,搔首天涯蒜鬓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