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人初作相,风度亦高人。直道终难舍,文章自致身。
倾心金鉴录,流涕剑门尘。祠前飞海燕,犹怯玉堂春。
猜你喜欢
卢武芙蓉映日温,千秋万古伴贞魂。晓云旋扈巴江锦,暮雨清摇中使幡。
故国忍看沉战迹,远孙无路荐蒲尊。当年金鉴如承露,讵有鸾舆幸剑门。
玄穹覆仙李,奕奕耀灵葩。鹦鹉啄其根,琼芬犹载嘉。
潞车潜死士,太清陨妖蟆。炎精散旸谷,九有熙春霞。
悬揣浴日功,如公能几家。宠光愧深墨,直辞终国华。
薄暮移众阴,江湖空叹嗟。枯稊逐恶湍,飘泊天之涯。
泉原一瞠目,万国风中花。挺挺谏诤姿,辛劳罕悠遐。
邹人述孔业,家法允无差。三觌邦君既,一言终莫加。
此意固渊永,沉思盱远沙。
东陵侯既废,过司马季主而卜焉。季主曰:“君侯何卜也?”东陵侯曰:“久卧者思起,久蛰者思启,久懑者思嚏。吾闻之蓄极则泄,閟极则达。热极则风,壅极则通。一冬一春,靡屈不伸,一起一伏,无往不复。仆窃有疑,愿受教焉。”季主曰:“若是,则君侯已喻之矣,又何卜为?”东陵侯曰:“仆未究其奥也,愿先生卒教之。”季主乃言曰:“呜呼!天道何亲?惟德之亲;鬼神何灵?因人而灵。夫蓍,枯草也;龟,枯骨也,物也。人,灵于物者也,何不自听而听于物乎?且君侯何不思昔者也?有昔者必有今日,是故碎瓦颓垣,昔日之歌楼舞馆也;荒榛断梗,昔日之琼蕤玉树也;露蛬风蝉,昔日之凤笙龙笛也;鬼燐萤火,昔日之金釭华烛也;秋荼春荠,昔日之象白驼峰也;丹枫白荻,昔日之蜀锦齐纨也。昔日之所无,今日有之不为过;昔日之所有,今日无之不为不足。是故一昼一夜,华开者谢;一秋一春,物故者新。激湍之下,必有深潭;高丘之下,必有浚谷。君侯亦知之矣,何以卜为?”
东陵侯被废弃以后,往司马季主那儿去占卜。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东陵侯:指召平。秦朝时为东陵侯,秦朝灭亡后,为布衣,在长安城东种瓜,瓜的味道很美,称为东陵瓜。见《史记·萧相国世家》。废:指秦亡后失侯爵。
这是一篇王顾左右而言他的文章,是讲“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唐诗),实际讲的是元代末年的种种腐败都是从前胡作非为恶性发展的结果。
全文纯系对话,一气呵成,可分三层。第一层是东陵侯就司马季主问卜,并述问卜之由。第二层是司马季主回答不必问卜,只要问自己就行了。第三层讲“昔”与“今”是因果相承的关系。
东陵侯在秦亡后沦为布衣,种瓜为生,东陵瓜闻名遐迩。可是这位老人也不甘寂寞,“久卧思起”,对自己的处境——终老牖下是否妥贴表示怀疑了。司马季主这位神卜先生,却不吹嘘自己的卜术何等灵验,首先来一通自我否定:鬼神因人而灵;蓍是枯草,龟是枯骨,人,才是灵于物的。强调“德”的作用,尤其是强调人的作用,在当时来讲是比较先进的思想,暗示了鬼神、天命、君上、卜筮皆不足信,不足恃,即“自断此生休问天”之意,这是刘基的进步思想,但这也是和儒家的人定胜天、民贵君轻等思想一脉相承的。
对话多用比喻,警辟生动,颇具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光彩。如:“蓄极则泄,閟极则达,热极则风,壅极则通。”含有物极必反之意。又如:“天道何亲?唯德之亲;鬼神何灵?因人而灵。”
“人灵于物者也。”肯定人为万物之灵。又如“激湍之下,必有深潭;高丘之下,必有浚谷。”反映了事物的对立面。这些格言式的、精采的比喻,如珠玉生辉,接踵而至。一经拈出,就和“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一样,成为人民的习用成语,流传至今。
在现代看来,这篇对话也是对当时统治者的一声警钟。一个国家,如果领导者不能居安思危,见微知著,转眼之间,歌楼舞馆必将变成碎瓦颓垣,琼蕤玉树,必将变成荒榛断梗,一切美好的东西,必将迅速腐败,不可收拾。到那时求神拜佛,求签问卜,都无济于事了。
偶有寻真兴,携琴扣竹关。岩头青嶂合,洞口白云閒。
火伏丹犹湿,棋残局已斑。游人迷去路,疑是霍童山。
小亭依水竹,山色共霏微。散帙云浮几,弹琴月在帏。
鹓鸾行簉羽,鸥鹭暂忘机。一榻期相借,风雩同咏归。
檐澌余滴溅风櫺,三日晴犹剩半庭。
足使蝗蝻俱屏迹,未妨莺燕尚潜形。
调盐冻字难为墨,透瓦炊烟渐放青。
共笑爱梅痴老子,夜深温水换铜瓶。
汉储未定若垂旒,谁为君王借箸筹。堪笑商山采芝老,到头却上子房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