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山投老始成游,总为昭陵土一抔。片语不留身后计,一生长抱域中忧。
人非金石谁千古,世有神仙定十洲。欲识姓名传远近,遥天星斗大江流。
猜你喜欢
又见青山雪后童,神游何处蹑星虹。无金可铸春风象,有笔难形化雨功。
洛社衣冠觞咏里,孔庭诗礼笑言中。追寻不觉成今古,犹对遗编望小同。
怪来原隰满光华,不意相逢天一涯。久别班荆情未易,少留倾盖日空斜。
山连木叶千峰雪,地逼龙城万里沙。深愧壮心轻远适,自嫌憔悴听悲笳。
江城烽火连三月。不堪对酒长亭别。休作断肠声。老来无泪倾。
风高帆影疾。目送舟痕碧。锦字几时来。薰风无雁回。
李弥逊为南宋初年颇有民族气节的官吏。曾任校书郎、起居郎、户部侍郎等职,并担任过庐山知县、冀州知州等地方官。他主张抗金,反对与金议和,为秦桧所排斥,晚年归隐连江西山。这首《菩萨蛮》当作于南宋初金兵大举南下时。当时金兵逼近长江,情势危急,为避兵灾,词人送别妻子去南方,词就是写了这送别时的一幕。
词的起句即交代了送别时的背景和地点,为下文张本。“烽火连三月”,三个月来兵火不息,人民离乱,这才会有江城送妻子离开之举。分别,不是丈夫宦游他方,而是妻子避难,心情自然不同一般。长亭之上,虽然设酒饯别,可是“不堪对酒”。“不堪”。不能忍受之意,包含有妻离子散之苦,国破家残之痛。因其“不堪”,其妻泪下如瀑,悲声漫江,词人反劝其“休作断肠声”,自己已是“老来无泪倾”。自己泪泉已涸,并非不动情,而是老泪已尽,这正是极度悲愤的表现。词人这时的心情惨痛至极,强敌当前,内奸弄权,自己还得坚守御敌阵地,也可能朝不保夕了,这才把妻子送走。这里说休作断肠声,比放声哭嚎更为凄怆,说老来无泪,比写涕泣涟涟更为伤心。
词的下片紧承上片,写目送帆影远去的情景。“风高帆影疾,目送舟痕碧”,“风高”和舟疾相联系,船去得很快,词人伫立江岸,眼看着船在水面留下的长长波痕。妻子身去心留,他希望她去得快,早离祸地;又希望她走得慢,难舍难分。“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词人凝望近眺之态,呼之欲出。缘此,也可想见妻子立于船头,望着丈夫鹄首翘望的身姿,想着抛撇丈夫于锋刃之间的危殆,断肠声如高风呜呜,伤心泪似江水滔滔。末二句“锦字几时来?薰风无雁回”,化用“雁足传书”和“织锦回文”的典故。“薰风”指南风。初夏时南风吹,鸿雁早已飞往北方,“锦字”无法捎回。妻子此去,归期难定,讯息难盼,生死未卜,词人内心的痛苦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可想而知。
这首词由实写到虚,由近写到远,由己写到人,从别前写到别时、别后,层层渲染,步步深透,写情臻于极致。尤其“休作断肠声,老来无泪倾”,以超常思维写感情状态,出乎常情,又入乎寰中,更使词产生了惊魂震魄的力量。
平生爱闲今幸闲,投老爱山今住山。不复区区同眩事,正当渺渺出人间。
千载斯文冷,先生以道鸣。
山川师友趣,日月弟兄情。
门静一松在,源深双浦横。
儿童游里巷,犹喜说周程。
玉带河边折柳条,送君归看浙江潮。九秋雕鹗诗心健,万变鱼龙海气骄。
吾辈尚谋文字乐,何人解向国魂招?归舟倘见山阴客,为道雄心郁未消。
羌笛惯飞边柳叶,霜笳能说落星心。四更虎气出城角,风色怒来声满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