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片横飞日影随,阴晴错出使人疑。村中贲节纷纭过,门外酬劳步履崎。
吟友既亡无伴侣,眇躬默坐悔迁移。书生夙习难抛弃,字得窗光便叫奇。
猜你喜欢
年从爆火暗中移,椒柏迎欢上酒卮。
今日天晴宜麦熟,明朝春到报花知。
好奇漫说鸡千跖,行乐都来黍一炊。
但得新年诗有料,不妨贫以去年时。
震行坎止递相酬,律转东皇大化流。万国朝元严鹄立,五更待漏听鸡筹。
阳回澎海诏光普,春到湖山淑景幽。满酌屠苏人尽醉,椒花银胜祝千秋。
谢梅开杏了何疑,一节花应一节知。拍岸绿波春映阁,啭枝黄鸟日撩诗。
江山若惜开怀早,岁月偏惊聚首迟。系马玉台重引望,白云閒与鹤同飞。
身事怜衰白,羁栖感岁年。云霞占晓日,花柳媚晴川。
家远书难得,鸿归信欲传。高台频极目,风景故依然。
风物开新岁,关山念远游。慈闱三载别,宦邸一身留。
诗酒聊乘兴,烟花岂解愁。目穷飞鸟外,魂断仲宣楼。
憔悴天涯,故人相遇情如故。别离何遽。忍唱阳关句。
我是行人,更送行人去。愁无据。寒蝉鸣处。回首斜阳暮。
“别离何遽,忍唱《阳关》句!”久别重逢后却要分离,那种苦痛是难以表达的。他联想起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著名诗句。后来以此诗谱入乐府,名《阳关曲》,为送别之歌。但作者此时连唱《阳关》的心情也没了,为什么呢?因为他是客中送别,比王维居长安送友人西行时还更多了一层愁苦。因此,这两句很自然地过渡到下片,引出“我是行人,更送行人去”的喟叹了。
“愁无据。寒蝉鸣处,回首斜阳暮。”这无边无际的愁苦,该怎样形容呢?词人巧妙地将它融入于景物描写之中,用凄切的寒蝉和暗淡的夕阳光将它侧面烘托出来。“寒蝉鸣”为声,“斜阳暮”为色;前者作用于听觉,后者作用于视觉。这样通过声色交互而引起读者诸种感觉的移借,派生出无穷无尽的韵味来。
纪昀评赵彦端《介庵词》说:“多婉约纤秾,不愧作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九八)但此词婉约而不“纤秾”,通篇未用一纤秾词语,仅用的“阳关”一典也为一般读者所熟知;不失为一首风格淡雅而兼委曲的好词。
范阳卢以仕南迁,卜宅空山不计年。
间气有钟超象类,美材无匠制方圆。
谁能判断风旛话,等是追随粥饭缘。
携客同来又同去,浮屠依旧插苍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