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有乘轩宠,深惭负弩情。茱萸催令节,兰芷忆南征。
雉乳寻常事,鸥波浩荡轻。使君多重客,能著钓徒名。
猜你喜欢
献替依明主,周旋奉至公。直寻无枉道,方寸有孤忠。
耻在瓶罍罄,嗟深杼轴空。苍生犹未泰,夫子已先穷。
原是清朝执戟臣,翻然孤艇度迷津。乍看紫气神偏王,久听玄谭意自真。
笔底青山堪寄老,腰间宝剑未为贫。悬知别后遥相忆,江草江花入梦频。
花寒懒发鸟慵(yōng)啼,信马闲行到日西。
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dī)。
花儿在寒冷中还没有开放,鸟儿也没力气的叫着,我骑马随意而行游玩到了太阳西落。
哪里还不是春天,一个姹紫千红的繁华春日,就要来临了,魏王堤的柳丝垂的很长。
参考资料:
1、李献奇,陈长安.洛阳名胜诗选:中国旅游出版社,1984年12月:180
魏王堤:洛水流入洛阳城,溢而成池。贞观中以赐魏王李泰。池有堤以隔洛水,名魏王堤。慵:懒,没气力。信马;骑马随意而行。
柳条无力:形容柳丝下垂很长。
诗的起始两句:“”写冬去春来,但仍春寒料峭,那种百花争艳、莺声燕语的春日繁华景象还远未出现。看不到一点可以驻足观赏的春天景象,诗人也只好在长堤上信马闲行,颇为无奈地消磨时光。但春天
《魏王堤》诗意图不可能没有一点踪影,细心而敏感的诗人突然发现了春已到来的迹象,那就是长堤两旁的弱柳,已嫩枝轻拂,给人间带来了一丝春意。
从全篇诗意来看,这首小诗可以说是一首寻春、觅春诗;在春天来临之前,诗人已动春思,来到魏王堤觅春、寻春。这时虽仍然寒锁大地,不见花影,未闻鸟声,但从已变得柔嫩的柳枝上,看到了春的踪影。诗中用“懒发”、“慵蹄”来形容花、鸟,以“无力”描写柳条,都给人一种娇不胜寒的感觉,但春既已萌动,毕竟是锁不住的,“何处未春先有思?”“先有思”,就是说,春天已在不易察觉中迈出了她的脚步,一个姹紫千红的繁华春日,就要来临了。凭着诗人的敏感,在本无春景可写的记游中,却染上了令人鼓舞的春意。“诗以奇趣为宗”(东坡语,见《苕溪渔隐丛话》引),实际也未必尽然。白居易诗惯以平淡语写日常平淡事,但凭着诗人的情怀和敏感,写得别有意趣,令人喜读,这首小诗正是一例。
寒梅如高人,冰雪凛风期。
霜威凌万木,孤芳缀疏枝。
古来岁寒心,肯与时节移。
家家浣溪南,横斜映笆篱。
老树更崛奇,矫矫蛟龙姿。
中有调鼎味,几年江之湄。
征衫十年寒,霜蹄快追随。
先生羊叔子,到处英名垂。
对花有妙语,豪气无百卮。
兴来属湛辈,同出舂容诗。
当年早识柯亭琯,今日初弹贡禹冠。秾艳谢馀知果硕,冰霜历尽见材难。
不妨官柳频萦骑,自有天瓢为染翰。一样风光凤城里,木犀偏耐晚秋看。
农人作田务,耘者最辛苦。肘膝伏泥涂,拔莠连茹取。
所拔随已多,悉酿所伏处。惟冀禾稻肥,岂问正炎暑。
夜凉红藕六铢衣,露滴银床树影稀。
醉把玉箫风鬓乱,乘鸾初自月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