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泥初踏出荒城,百里山光几送迎。不问主人先系马,竹床茶椀坐来清。
猜你喜欢
太和九年李训、郑注败后,仇士良愈专恣。上登临游幸,未尝为乐,或瞠(chēng)目独语。左右莫敢进问,因赋(fù)此诗。
辇(niǎn)路生秋草,上林花满枝。
凭高何限意,无复侍臣知。
宫中辇道旁秋草丛生,上林苑的鲜花压满枝头。
登高生出的无限悲苦和感慨之意,这恐怕连我的侍臣也不知道。
2、冯慧娟著.千家诗全民阅读经典小丛书: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5.07:第28页
辇路:指皇帝马车所行的道路,即皇宫内的道路。辇:皇帝的马车。上林:即上林苑,也指皇宫园林。
凭:倚,这里指临高眺望。何限:无限。
李昂(即位前名李涵)在位十四年。他登基后宦官一直专权,甘露事变后他更是失去了人身自由,一生软弱,郁郁而终。他工于五言,诗风清俊有骨气。这和他的性格似乎不大一样。也许李涵本人也不是糊涂昏庸之辈,不过是唐王朝末期国家颓败的气数使他没有更大的作为罢了。
对于宫廷除了皇帝没有谁更有发言权了。这是一首先写景转而直抒胸臆的诗。
从诗的内容上看,这首作品应该写于甘露事变之后。路边的秋草和上林苑里的繁花相比,既不美丽,又不茂盛,只是平平凡凡的野草,而且这秋草是不起眼,没有人注意的道边草罢了。秋风一过,秋草只能随风而倒,全没有坚定自主的力量。所以看似在写宫中的一般气象,实际也说明了文宗只是个傀儡而已。后面的诗句里就带着骨气了,他宁愿凭高无限意的生活下去,而不稀罕整日复同侍臣的虚假君主生活。
就算御花园是天下最美的花园,但是文宗皇帝是不贪图这将要凋零的美丽的,他心中的理想是按照自己的意愿登上统治者的高位,而不是做一棵依附于宦官的墙头草。王室的后代能有这样的理想,也算难能可贵了。唐代末期混乱的局势下,李姓王室已经处于了衰颓中。诗的开头说辇路上长起了秋草,这是不应该的,宫人连起码的除草工作都不认真对待了,可见王室的没落程度。这时候的文宗皇帝可能只有说说心中理想的权力了,要真的振兴唐王朝似乎仅是空想了。文宗远大的理想可贵在还没有忘记昔日先人打下的江山,但是这只能被理解为文宗身上有着贵族的骨气,他一个人是不能实现如此艰巨的目标的。其实他就是一个空想家。
他的心理后人是应该理解的,长期受人摆布,连人身自由都成问题的文宗皇帝很难抒发自己的苦闷。这首作品的立意还是有它的高明之处的。文字上抓住了宫廷的特点,像上林苑、辇道、侍臣,都是宫廷特有的。宫中题,表现在环境上,也是宫中人生活的写照。
宫廷除了它应有的繁华,热闹,也有许多神秘的黑暗面。书籍里也曾记载了许多宫廷中阴险复杂的倾轧,宫廷斗争历来是最危险的斗争,连皇帝本人都深陷这种漩涡的时候,一个王朝就处于深深的危机当中了。
风雨高楼,十年佳日因循过。黄花何事惯欺人,偏弄霜前朵。
芳约来朝定左。抚空樽、朱颜自破。闭门身世,梦落凇潮,沧江徒卧。
百计沈冥,霎时应有春还我。从渠锦幄度清宵,索笑围香坐。
闲里新词自课。尽低徊、悲秋未可。昏鸦趋暝,脱叶销红,相思谁个。
同时制锦七宗英,更有珠聊五舜臣。
瞩望诸贤皆邑最,和衷一语见情真。
方时艰棘难为政,随事斟量可及民。
缓急之中权阖辟,政面不失本心仁。
老人听读劝农章,扶杖兴言意味长。
但愿门前少呼唤,自然工力到耕桑。
圣敬方跻日,还需启沃人。慭遗艰一老,可赎惮千身。
精爽须眉在,忧危事迹陈。独弦先十载,敢复诧吟呻。
乌骓一去里门空,子弟相随不复东。作史到今尊本纪,争功何必据关中。
稽山碑失秦无颂,《垓下歌》成楚有风。未许生擒归亦耻,项王毕竟是英雄。
薄薄酒,免厚味,丑丑妇,得长年。渊明饮酒聊小醉,醉后清风北窗眠。
季伦百万买娇丽,一朝祸至空弃捐。因思达者得其趣,那用情爱汩心渊。
门栽五柳池种莲,瓶无斗粟囊无钱。浮云富贵不须问,在世得失付自然。
君看曳玉垂金趋魏阙,何如蹑舄散策吴羌边。君看奇珍异味食方丈,何如粝饭野蔌在目前。
古来知此亦自少,或出或处随吾权。入秋雨过暑光薄,桂子将绽添清妍。
抱瓮独醉有深乐,不用抽钗唤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