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露秋思肃,林峦暮色封。苍玄归化迹,丹紫变深峰。
瑞蔼环弓剑,灵扃闭鼓钟。萧萧悽怆夜,奔走向楸松。
猜你喜欢
瑶坛晴雪净春空,剑佩声沉苑路东。
霜露每勤忧圣主,貂珰无复肃斋宫。
通原燎火分宵白,拂树霓旌映晓红。
寂寞翠华谁望幸,惟余金粟鸟呼风。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yīng)久住浑相识,欲别频(pín)啼四五声。
春风骀荡,景色宜人,我来辞别往日最喜爱的湖上亭。微风中,亭边柳条、藤蔓轻盈招展,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牵扯我的衣襟,不让我离去。
这情景真叫人意惹情牵,不胜留恋;住了这么久了,亭边柳树枝头的黄莺,也跟我是老相识了。在这即将分离的时刻,别情依依,鸣声悠悠,动人心弦,使人久久难于平静。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浑:全。频啼:连续鸣叫。
这首诗作于搬家时,抒写对故居一草一木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
诗人采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创造了这一童话般的意境。诗中的一切,无不具有生命,带有情感。这是因为戎昱对湖上亭的一草一木是如此深情,以致在他眼里不只是自己不忍与柳条、藤蔓、黄莺作别,柳条、藤蔓、黄莺也象他一样无限痴情,难舍难分。他视花鸟为挚友,达到了物我交融、彼此两忘的地步,故能忧乐与共,灵犀相通,发而为诗,才能出语如此天真,诗趣这般盎然。
这首诗的用字,非常讲究情味。用“系”字抒写不忍离去之情,正好切合柳条、藤蔓修长的特点,又写出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又符合春日和风拂拂的情景,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这种拟人化的写法也被后人广泛采用。“啼”字既指黄莺的啼叫,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也容易使人联想到辞别时离人伤心的啼哭。一个“啼”字,兼言情景两面,而且体物传神,似有无穷笔力,正是斫轮老手的高妙之处。
至足无求触处同,小斋和气日冲融。几筵已得啸歌地,赤白何须绘画工。
况有午檐容爱日,曾无北户召寒风。清心迥出尘埃外,讵见高堂数仞崇。
绕树栖难稳,惊巢甫脱身。可怜三户楚,都作两朝入。
卖卜门生在,迁居孟母邻。要离今日冢,欲往瓣香陈。
两岸青山绿树垂,南风一起去帆迟。舟人笑问行何事,自下戎泸摘荔枝。
七岁立谈明主前,江湖晚节弄渔船。
斗鸡谁识城东老,丧马方知塞上贤。
生计未成归去咏,草书时发醉中颠。
当年不解看齐物,气踊如山谁见怜。
作者亦何患,思深义亦深。
忘言更忘象,默会古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