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本多情,造化氤氲席。畴窥不测藏,勺水与卷石。
虽分流峙形,繇来同一脉。逶迤吴越间,幽奇为开辟。
爰有硕人居,友之成三益。踏破虚空界,乃结清真宅。
玄流洗文心,云岸披图籍。有邻应不孤,身名复何惜。
长啸三十秋,广漠甘幽适。偶因出世想,即以凡心谪。
傲睨长安邸,犹然烟霞僻。但了三千缘,岂因五斗易。
感彼劳生者,怛悴时局蹐。未离尘嚣好,彼此交为射。
谁能契冥通,动静随所择。吾欲从之游,地阻神无隔。
缅矣八遐心,山水知远客。为君赋考槃,持归问岩泽。
猜你喜欢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冬天的夜晚,来了客人,用茶当酒,吩咐小童煮茗,火炉中的火苗开始红了起来了,水在壶里沸腾着,屋子里暖烘烘的。
月光照射在窗前,与平时并没有什么两样,只是窗前有几枝梅花在月光下幽幽地开着,芳香袭人。这使得今日的月色显得与往日格外地不同了。
参考资料:
1、赵山林,潘裕民.桃李春风一杯酒——宋诗经典解读:中西书局,2009-10-1:第248-249页
2、李梦生.宋诗三百首全解.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1日:283
竹炉:指用竹篾做成的套子套着的火炉。汤沸:热水沸腾。
这首诗因为被《千家诗》选入,所以流传很广,几乎稍读过些古诗的人都能背诵,“寒夜客来茶当酒”,几被当作口头话来运用。常在口头的话,说的时候往往用不着思考,脱口而出,可是细细品味,总是有多层转折,“寒夜客来茶当酒”一句,就可以让人产生很多联想。首先,客人来了,主人不去备酒,这客人必是熟客,是常客,可以“倚杖无时夜敲门”,主人不必专门备酒,也不必因为没有酒而觉得怠慢客人。其次,在寒冷的夜晚,有兴趣出门访客的,一定不是俗人,他与主人定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雅兴,情谊很深,所以能与主人寒夜煮茗,围炉清谈,不在乎有酒没酒。
前两句,诗人与客人夜间在火炉前,火炉炭火刚红,壶中热水滚滚,主客以茶代酒,一起喝着芳香的浓茶,向火深谈;而屋外是寒气逼人,屋内是温暖如春,诗人的心情也与屋外的境地迥别。三、四句便换个角度,以写景融入说理。夜深了,明月照在窗前,窗外透进了阵阵寒梅的清香。这两句写主客在窗前交谈得很投机,却有意无意地牵入梅花,于是心里觉得这见惯了的月色也较平常不一样了。诗人写梅,固然有赞叹梅花高洁的意思在内,更多的是在暗赞来客。寻常一样窗前月,来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月光下啜茗清谈,这气氛可就与平常大不一样了。
诗看似随笔挥洒,但很形象地反映了诗人喜悦的心情,耐人寻味。宋黄昇《玉林清话》对三、四句很赞赏,并指出苏泂《金陵》诗“人家一样垂杨柳,种在宫墙自不同”与杜耒诗意思相同,都意有旁指,可说真正读出了诗外之味。
钟板云堂礼师尊,碧纱笼壁旧题存。隐丛石俨孤罴坐,赴壑山如万马奔。
海色当窗连碧落,午阴酿雨似黄昏。憨山不作慈沾逝,佛藏凋零孰讨论。
篮舆轧轧度成阴,鹭起冲波鹊噪林。
当子倚阑成句警,政余拥褐坐檐深。
裴回更尽高楼览,空阔思收远壑音。
笑谢主人能命酒,不然寒甚不能吟。
细细劈桃枝,织个随身烟壳。把着翠筒溜去。笑沙禽不觉。
雨中局蹐也相忘,只当戴青箬,罢钓一齐回去,听鸣桹各各。
生纸何人写墨君,翠痕馀处白纷纷。翻疑手把孤鸾尾,扫出南山一段云。
何处发归兴,吴江多白云。晴教积水青枫合,寒带空洲远雁分。
游子前年别张掖,酒泉南头夜霜白。扁舟忽过钓龙台,回首姑苏是乡陌。
小阮曾为叔父知,十年应负竹林期。参差雨雪遥相问,迢递关河又别离。
羡君兄弟东归去,白马双嘶首前路。行人未听虎丘钟,春风已绿吴门树。
莱衣重戏莫迟迟,百里邦君有所思。悬知旧国看云处,不比甘州见月时。
独驱嬴马出燕关,咫尺风云敢自攀。明月共悬千里外,春阴不散五陵间。
书生彩笔谋仍拙,诸将黄龙战未还。何处忽来杨柳曲,沧江一夜鬓毛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