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日临芳墅,簪联秘苑卿。层山回艇秀,新柳拂衣轻。
鸟杂流泉韵,花传擿鼓觥。圣明大惠酺,身世总升平。
猜你喜欢
江水澄澄江月明,江上何人搊玉筝?隔江和泪听,满江长叹声。
这是一首描写月夜于江上听筝的小令。作品只有四句,且语言直白如话。然而作者造境淡远,语虽短而意缠绵,词虽淡而情至深。
此曲第一句先写月夜江景,水月映照,空灵明净,显示出澄澈宁谧的气氛。第二句写筝的声音。在月色中,不知是谁弹起玉筝,打破四周的寂寥,添增了神秘幽婉的韵味。第三句则从听筝人的神态,以背面敷粉的艺术手法,烘托筝声所表达的哀伤感情。第四句写江涛澒洞,它像是被筝声勾起的深沉的叹息。这样的写法,又把感伤之情推进一步。
这首二十四字的小令,与白居易那首六百余言的著名长诗《琵琶行》有相似之处。同是江天月夜,同是不期而闻哀怨的音乐弹奏,这支《凭阑人》几乎可说是浓缩的《琵琶行》。只是白诗详尽地介绍了演奏的过程,弹者的身份、经历,以及听者哀怨的缘故,而小令限于容量,这一切都付阙如。但因此也造成了作品的悬念,令人遐想。筝声无端而至,哀怨无端而生,倏然以来,戛然以止,造成了全曲清凄超妙的风神。
在技巧形式上,此篇属散曲巧体之一的“嵌字体”,各句都嵌有一至二处“江”字。“嵌字体”在诗歌中已有先例,如陶渊明的《止酒》诗,二十句中就句句含一“止”字。散曲“嵌字体”的最早作品,则是元好问的《喜春来·春宴》:“春盘宜剪三生菜,春燕斜簪七宝钗。春风春酝透人怀。春宴排,齐唱喜春来。”此篇同嵌的“江”字,建立了句与句之间的内部联系。全曲出现的“江水”、“江月”、“江上”、“隔江”、“满江”的重复不仅多方位地充实了“江夜”的题意,而且表现了一唱三叹的风韵。
昔年挂席过江州,曾为庐山尽日留。
断句得君相举似,夜窗应复梦成游。
书轩东向木栏干,寒食相招对酒盘。日色带阴春竟晚,幽花未落蝶成团。
发足超方自逸群,登坛今得戒香熏。衲衣暂挂春天树,金锡遥穿日暮云。
杳杳三山江上涌,滔滔二水寺前分。清泉到日心无事,参透禅机了见闻。
主人十三龄,天驹见龙脊。绝尘潇洒姿,能解留人客。
予时至平干,复著游山屐。足茧涩登途,盗贼况充斥。
踟蹰数里间,落日藏光赤。投宿上君堂,张灯照昏夕。
蹇驴足刍茭,老病须燔炙。奴仆亦殷勤,自来扫床席。
酌酒须玉瓶,倾光泛琥珀。感情欲痛饮,所恨胸肠窄。
恭闻尔先人,遗汝登朝舄。汝兄善草圣,海内称名硕。
汝才驾徐陵,准拟文章伯。予有两男儿,鸡鹜空毛翮。
大儿倍汝年,弧矢未能射。小儿少汝年,祇备樵苏役。
何以汝聪明,日夜亲图籍。老夫若汝年,走马垂杨陌。
有时丛台下,醉舞挥金戟。中岁好弹琴,素琴横白石。
旁植一枝松,今已高千尺。忽忽鬓发苍,自顾无良策。
何处可容身,避地来山泽。结交无老少,遭时有顺逆。
长啸望停云,题诗谢畴昔。
桃花流水漾纵横,春昼彩霞明。刘郎去,阮郎行,
惆怅恨难平¤
愁坐对云屏,算归程。何时携手洞边迎,诉衷情。
鸳鸯交颈绣衣轻,碧沼藕花馨。偎藻荇,映兰汀,
和雨浴浮萍¤
思妇对心惊,想边庭。何时解佩掩云屏,诉衷情。
袅袅晴云天际还,初秋物意倍相关。疏青自映高低陌,湿翠浑流远近山。
久客欲归难引兴,深愁对此暂开颜。虚帘把酒吟佳句,更觉羁情易破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