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魄光微露,长空影暂流。蛾眉初二夜,蟾窟一痕秋。
客路惊时序,亲庭动别愁。遥怜小儿女,日日望归舟。
猜你喜欢
顺境欢娱逆境悲,天公真意有谁知。士遭困郁文逾好,物到充盈数必亏。
得失当观塞翁马,吉凶勿问卜人龟。云轮变转寻常事,难把升沉定一时。
胡风略地烧连山,碎叶孤城未下关。
山头烽子声声叫,知是将军夜猎还。
首句写塞外大风掠地而过,将烧山的猎火吹得火势熊熊,从塞上曲·胡风略地烧连山这座山头连到那座山头。一方面显示了打猎场面的壮阔,另一方面也揭露边将沉湎于狩猎的情况。
次句接着写由于打猎之故,碎叶城城门大开,防守疏漏。碎叶城在今中亚细亚伊塞克湖西北,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托克马克附近,唐时属安西大都护府。“孤城”二字暗示碎叶城处在边防最前沿,孤立无援,形势严峻,对于能否扼守住边关,防止外敌之侵入,举足轻重,边将却骄奢轻敌,城门洞开地出猎而去,其危殆之势无异于引一发而垂千钧。诗人的焦虑和愤慨之情,溢于言表。
三、四两句写在守卫烽火台的戍卒的阵阵欢呼声中,将军猎归,大获猎物。“烽子”,据《资治通鉴》胡三省注,“唐凡烽候之所,有烽帅、烽副;烽子,盖守烽之卒,候望紧急而举烽者也。”如今“烽子”不去守望敌情、举燃烽火,而去守候猎物、举燃猎火;不去呼报敌情紧急,而去欢呼猎罢归来,讥讽之意显而易见。
此诗写边将夜猎的场面,虽然背景壮阔,显得有声有色,但并不是为了歌颂,而是寄寓诗人对边防松弛的忧虑和对边将玩忽职守的警告。
紫塞高峰积雪明,黄沙古迹细烟横。身从北地三都尉,目断秦人万里城。
渡处水横朝洗马,望边月黑夜翻营。辽阳只在云山外,更入东风几日程。
嵚崎石蹬倚高楼,楚国春生一望收。直上高楼最高处,平湖门外大江流。
吾乡钱唐江水绿,深或及寻浅一掬。扁舟曾作严陵游,照影中流波绉玉。
大江今日放楼船,洪涛无岸包长天。风帆瞬息百馀里,飞行绝迹如飞仙。
咫尺妖氛缠北固,铁骑水犀都却顾。愤深郎主枌榆乡,亲看发竖冲冠怒。
南宋当年战两雄,此江有女在军中。输他桴鼓能亲执,坐想英姿起敬恭。
奚囊走湖海,襟度极风流。学力隐一敌,才华追二刘。
与时君有用,漫仕我非优。它日霄霏上,诗成复寄不。
萤光曾得近郎星,柳絮俄成海上萍。筦库三年头欲白,庙堂千仞眼终青。
区区刀笔犹南土,望望簪缨尽北庭。偶向邮亭瞻使节,斐章端欲诉飘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