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星月高,城迥笳鼓咽。夜长苦多寒,微灯翳明灭。
覆衾未及暖,睡眼已交睫。悠扬竟何之,恍遇远游客。
惊怪会面稀,胡为久离别。傥非兄弟亲,安得魂梦接。
干戈今未休,杀戮那可说。原野日积尸,江波日流血。
南游触蛮烟,北走犯燕雪。涉水多蛟龙,投荒足妖孽。
毛发侵风霜,肌肤战寒热。危颠命弗顾,奔走骨欲折。
嗟嗟困羁孤,何由保明哲。功名既难成,岁月如电掣。
荣华梦蚁国,富贵探虎穴。致身亦已愚,秉志何更拙。
故山岂不佳,尚有扬雄宅。家声幸未坠,犹宜守清白。
弟也百无为,林泉托跛躄。
猜你喜欢
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yí)寒。
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
梅花要迎接春天的来临,所以它早先开放。尽管冬天的天气是多么寒冷,但它还是傲然独立,毫不畏惧。
它只是怕开花落在群芳之后,到那时,人们游春的意兴索然,再也没有人特别注意地观赏它了。
参考资料:
1、张志江,张薇.诗趣: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1.:第12页.
2、谢明刘光前.历代咏物诗选读:.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年12月第1版:第20页.
发:开花。疑:畏惧,害怕。
别意:格外注意,特别注意。
在咏梅诗中仅以早梅为题的就为数不少。这类诗的一个共同特点是突出一个“早”字。这首《早梅》诗,用极富表现心理状态的手法,写出了梅花的坚强性格。
诗题是《早梅》,却并没有具体描写早梅的形象、姿韵,而是在议论早梅“早发”的原因。“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为了迎接美好的春天的来临,梅花不畏严寒,不惧风霜而早于众花开放。“迎春”二字,回答了“早发”的原因。“不疑寒”,化入了梅花不怕严寒的坚强性格。这些均从诗人口中说出,倍感亲切。同时,在诗人观赏早梅生发出来的感叹中,隐隐寄寓着诗人的情怀。
“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承上联,继续抒写早梅的原因。唯怕百花开在先头,自己落了后,没有人再来观赏,所以,争先恐后,早早放出了芳香。“畏”字引出的意义深远。原来,梅花独自早早开放,是有着一种追求的,不能落在“众花后”,而要开在“百花前”。诗人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了梅花人的个性,用“疑”“畏”等极富于表现心理状态的字眼,生动描写了梅花不怕严寒的坚强性格和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而且,巧妙地寄寓了诗人自己怀才不遇、孤芳自赏的情怀。
诗里没有直接出现梅的画面,也没有任何对梅的形象描绘,但读后,早梅的形象却鲜明可触。这是因为诗人的议论,紧紧扣住了一个“早”字,突出了早梅的性格。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崙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恨使心伤。
愆阳六月气仍骄,多士身劳思亦焦。膏泽俄随恩诏溥,螟蝗半逐野云飘。
岁时敢望家聊给,赋敛能供政有条。凿井耕田忘帝力,何当鼓腹播民谣。
泽国春归早,连门竞筑台。夜来风力峭,疏片半飘梅。
玉镜鸾新,晶帘燕悄,朝露袭人兰气。欲效当年,京兆闺房韵事。
入时宜、最要长蛾,喜宫样、匀分八字。占风流、石黛南都,生花妙笔殷勤试。
春风吹上眉妩,掩映明眸皓齿,花钿云髻。浅笑轻颦,流盼更添娇媚。
临瘦月、波剪秋痕,带远山、柳舒晴翠。祝相庄、鸿雁长齐,孙曾同寿介。
桂殿吹笙夜不归,苏仙诗板挂空悲。
世人舐鼎何须笑,犹胜先生梦石芝。
升降三田自有丹,浪寻盘鼎斸仙坛。
扣门倦客惟思睡,容膝庵中一枕安。
井田未坏军民一,去古堪嗟此意衰。
守望扶持无复有,一杯也自立藩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