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栖元不厌山深,把臂何人共入林。树下凉风中散客,窗间白日上皇心。
青苔果落空庭得,流水花香别涧寻。但恐鹤书知处所,不容高卧只如今。
猜你喜欢
乘兴停舟草岸时,落帆高树鸟先知。
茶神句里看云过,草圣行间识露垂。
洗砚池香萦墨细,解巾松月逗眠迟。
夫君不浅中林意,流水空山待子期。
招得无家一布袍,留连酒圣狎诗豪。林端水聒归潭静,云里峰来跂石高。
晓案晴光研竹露,夜瓢明月煮松涛。山中入夏先凉冷,便约湖心弄小舠。
高楼新雪后,春意已端倪。绕石泉声急,围城柳色齐。
滞流贪适兴,幽僻懒招携。旧种桃千树,春游豫恐迷。
杨子谈经客屡过,自誇双眼阅人多。从教万态浮云改,骨相天然奈若何。
渠水红繁(fán)拥御墙,风娇小叶学娥妆。
垂帘几度青春老,堪(kān)锁千年白日长。
御沟里的水荭白蒿把行宫的围墙拥绕,淡红柔绿像宫女的红颊翠眉般妖娇。
行宫里帘幕几次更换青春已经变衰老,宫门深锁宫女无尽的苦寂何日终了!
参考资料:
1、冯浩非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29-130
渠水:沟渠中的水,此指御沟水。渠,即指御沟。红:水荭(hóng),是一种水生植物。繁:曾益本作“蘩”。蘩,白蒿,即艾蒿。风娇:谓风姿娇柔。娥妆:美女的妆饰。
垂帘:放下帘子。谓闲居无事。千年:极言时间久远。
《三月过行宫》是一首七绝。作者经过行宫,时当阳春三月,看到的是一派春景:“渠水红繁拥御“墙”,诗起句写宫墙外侧,御沟之中,水荭茂盛,白蒿繁密。全诗中实写竹宫春景,仅此一句。接下“风娇小叶学娥妆”,始由眼前水荭生发联想,由实返虚。“风娇小叶”,指荭,红茎,叶片嫩绿,叶上有淡红色茸毛,摇曳风中,色状娇艳。作者忽然觉得,它多么像宫女新妆的红颊翠眉。两种事物,一般新艳,可谓神似。诗起二句,由景及人,辞美,意想亦美。而就全诗之文势而言,则是欲抑先扬,引起下文。
“垂帘几度青春老,堪锁千年白日长。”宫女虽曾有春天般的时光,虽曾有水荭新蒿般娇嫩柔美的容貌,但在寂寞深宫里,经不得春去冬来,几度垂帘,青春转瞬即逝,红颜须臾便老,这种千年长锁的生活实在不堪忍受。诗的后两句,作者用“几度”与“千年”对举,表现宫女们青春易去而寂寞长在的凄苦哀怨的不幸生活,并寄予深切的同情,委婉地表达了对这一不合理社会现象的愤慨。
李贺诗在艺术上以奇丽为其特色,这首诗也表现了这一点。李贺诗的奇,主要在取材和构想上离绝凡近,出人意表。而这首《三月过行宫》更体现出作者构想的奇妙。诗人由御沟荭蒿的春景,一下子便联想到宫女的容颜,然后再联想到她们长锁深宫的生活遭遇,思绪由实而虚,以小见大,从具体的实景到概括的抒情,脱落俗套,与一般宫怨诗的艺术构思不同。而色泽明丽、词藻华美,也是显而易见的。
扁舟转山曲,未至已先惊。
白浪横江起,槎牙似雪城。
番番従高来,一一投涧坑。
大鱼不能上,暴鬣?一作腮?滩下横。
小鱼散复合,瀺灂如遭烹。
鸬鹚不敢下,飞过两翅轻。
白鹭夸瘦捷,插脚还欹倾。
区区舟上人,薄技安敢呈。
只应滩头庙,赖此牛酒盈。
藜杖横肩过竹扉,半挑药笼半挑诗。
笑予盘礴山云裹,泉石膏盲作历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