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江上送归舟,迢递心随江水流。千里异乡犹昨日,一年孤馆又中秋。
青山有恨能遮眼,白发无情自满头。谩说今宵好明月,清光两地照人愁。
猜你喜欢
买得河鱼不论钱,寄来羊续底须悬。烹鲜自可供朝饭,斫脍须当献午筵。
家酝生香传宝瓮,声诗托兴写金笺。感君厚赐何能报,问讯云鸿若个边。
念子远行迈,采采芳洲杜。长路多虎狼,白日忽已暮。
怅彼行者遥,不惜居者苦。与子连枝鸟,分飞在中路。
子去将谁因,新知不如故。在远贱易忘,良无金石固。
子其爱景光,高堂有慈母。中情苟不移,岁寒共贞素。
细腰宫里露(lù)桃新,脉(mò)脉无言度几春。
至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
细腰宫里桃花绽放一派艳丽清新,心念故国默默无语度过多少冬春。
说到底息国灭亡究竟是因为何事?可怜金谷园殉情的绿珠这坠楼人!
参考资料:
1、任文京.杜牧诗歌精选.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6:135
2、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680-681
细腰宫:指楚王宫。露:读。脉脉: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表达情意的样子。。无言:据《左传》载,息夫人被楚文王强纳夫人后.一直一言不发。
至竟:究竟。息亡:息国灭亡。缘:因为。底事:什么事。金谷坠楼人:指绿珠。绿珠是西晋石崇的爱妾。当时赵王伦专政,赵王伦的亲信孙秀派人来向石崇要绿珠,石崇不给。孙秀生气,于是矫诏逮捕石崇。绿珠自投楼下而死。
“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几度春。”这一联用诗歌形象概括了息夫人的故事。这里没有叙述,事件是通过描绘的语言和具体意象表现的。它是根据“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的传说翻造的,也就间接指刺了楚王的荒淫。这比直言楚宫自多一层含意。息夫人的不幸遭遇,根源也正系于楚王的荒淫,这里,叙事隐含造语之中。在这“楚王葬尽满城娇”的“细腰宫”内,桃花又开了。“桃生露井上”本属成言(《宋书·乐志》),而“露桃”却翻出新的意象,似暗喻“看花满眼泪”的桃花夫人的娇面。“无言”是事件中主要情节,古语又有“桃李无言”,这是另一层双关。“无言”加上“脉脉(含情)”,形象生动,表达出夫人的故国故君之思及失身的悲痛。而在无可告诉的深宫,可怜只有“无言”的桃花作她苦衷的见证了。两句中,桃花与桃花夫人,景与情,难解难分,水乳交融,意境优美,诗味隽永。
诗人似乎要对息夫人一掬同情之泪了。及至第三句突然转折,由脉脉含情的描述转为冷冷一问时,读者才知道那不过是欲抑先扬罢了。“至竟(到底)息亡缘底事?”这一问是对息夫人内心创伤的深刻揭示,这一点在息夫人对楚王问中原有所表现,却一向未被人注意。
末句从对面着墨,引出另一个女子来。那就是晋代豪富石崇家的乐妓绿珠。其事与息妫颇类,但绿珠对权势的反抗是那样刚烈,相形之下息夫人只见懦弱了。这里既无对绿珠的一字赞语,也无对息妫的一字贬词,只是深情一叹:“可怜金谷坠楼人!”然而褒贬俱在此中,令人觉得语意深远。此外,直接对一位古代软弱女子进行指斥也不免过苛之嫌,而诗人把指责转化为对于强者的颂美,不但使读者感情上容易接受,也使诗意升华到更高的境界。它意味着:软弱的受害者诚然可悯,还不及敢于以一死抗争者令人钦敬。
因此,此诗对人所熟知的息夫人故事重作评价,见解可谓新疑独到,同时又“不显露讥刺”,形象生动,饶有唱叹之音,富于含蓄的诗美。揆之吴乔的两条标准,故宜称为咏史绝句的范作。
杯羹忍啜得非忠,巧佞胡为惑主聪。
盈箧谤书能寝默,中山不是乐羊功。
漠漠轻阴雨复晴,晴时还不废郊行。困依石几岚侵座,醉吸湖波滟入觥。
小圃荒畦春事动,落霞孤鹜暮山横。何如罨画溪边路,共坐兰舟荡月明。
屈平以楚死,死浊不死清。伍员以吴死,死暗不死明。
死者人所难,一死鸿毛轻。壮哉二子为,留得不死名。
曹娥以父死,年龄童未成。抱尸出洪澜,非可二子并。
二子谏不从,齐秦韩魏征。娥若不之死,父葬鳣与鲸。
二子死以介,娥死以孝诚。于今会稽人,事之如事生。
娥若生尧时,舜不妻女英。娥若逢孔子,娥名书孝经。
娥父若罹辜,岂止为缇萦。蔡邕不知娥,但爱碑上铭。
我来拜祠下,古木寒云横。往往大江水,犹作哀哀鸣。
安得娥有知,为我神阴灵。鼓此大江波,注入四渎平。
洗濯天下心,皆行娥所行。
扁舟当晓发,沙岸杳然空。人语蛮烟外,鸡鸣海色中。
短衣曾去国,白首尚飘蓬。不读荆轲传,羞为一剑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