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丹黄费匠工,六经而外倡宗风。后来士引星辰上,断墨残毫具有功。
猜你喜欢
汉水方城带百蛮(mán),四邻谁道乱周班。
如何一梦高唐雨,自此无心入武关。
浩浩的汉水巍巍的方城山,强盛的楚国统辖百蛮,四邻各国也没有谁议论这乱了周班。
为什么自从迎娶了秦女做了一场高唐云雨梦,从此以后就再也没有心思去攻打武关。
参考资料:
1、李商隐等.李商隐集:山西古籍出版社,2006:111-112
2、王士槾.唐人万首绝句选校注:齐鲁书社,1995:326-327
3、李淼.李商隐诗三百首译赏:长春出版社,1990:402
岳阳楼:岳阳西门城楼,唐玄宗开元中张说所建,俯临洞庭,为观览胜地。汉水方城:原指楚国誓死抗击齐国入侵的决心。此指楚国地域广袤。汉水:水名,又称汉江。方城,山名,在今河南叶县南。一说方城指春秋时楚国北面边境上的长城。带:领有。百蛮: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的总称。周班:周室封爵的等级。
高唐雨:此指男欢女爱之事。武关:古关隘,是秦国的南关。旧址在陕西商县东一百八十里处。
这首《岳阳楼》咏叹楚国由强变衰,讽谕楚王沉溺女色,使国势衰颓。李商隐的咏史诗,常常嵌入统治者沉溺于女色的慨叹,咏史中兼有爱情的色彩,是其咏史一大特色。
这首七绝前二句写楚国强大。楚国一度以方城山为城,以汉水为护城河,敢于与整个中原抗衡,秦国更不在话下。楚国统一了南方,若能乘胜前进,形势将有利于楚国。当时,诸侯四邻谁也不敢指责楚国打乱了周天下的秩序。这其实是借周失权柄、诸侯坐大之事暗喻唐王朝藩镇割据不服从中央。
后二句,语气一转,以一个设问词“如何”领起,提出一个尖锐的问题:为何楚王“一梦高唐雨”后,“自此无心入武关”?这“高唐雨”,自然是楚王在高唐梦见与女神交接。这件事是楚怀王还是楚襄王,历史上曾有很多争议。诗非具体的历史,不必去考证,只是泛指楚王即行了。历史学家会分析:秦楚之战,楚国由于政治、军事、经济等等因素,故亡于秦。但是诗是靠形象来说话的,靠神韵、兴趣来表达。君王“一梦高唐雨”以后,楚国就走向颓势了,以此暗喻唐代君主沉湎声色而缺乏远图,以表达胸中的愤懑之情。这一总趋势完全正确,所以这首七绝倒是从大处着墨,抓住了历史主流的。
爇银釭。龙虎降。自在逍遥吸九江。从思恶肉腔。
结红霜。赴蓬庄。万朵金莲簇宝幢。方知好道庞。
七闽寸土直钱多,况是泉山价倍高。
怪尔小民无别业,如何荒亩长蓬蒿。
闲居安所止,自古有陶公。柴门荫高柳,左右来清风。
槿蓠密复疏,下有黄菊丛。摘花泛浊醪,啸歌抚孤松。
驷马耀长衢,视之如蒿蓬。
芳事将三月,虚堂近二更。薄阴禁害月,小雨护持春。
静得琴书味,閒知草木情。薄篘今日熟,洗杓待幽人。
大明宫殿彩云间,花底微风响佩环。陛戟九重周虎士,御筵咫尺望龙颜。
犬牙磐石诸侯国,豹尾钩陈百辟班。漏下五门朝退晚,日边佳气满西山。
芙蓉脂肉绿云鬟,一去瑶池更不还。
寂寞閒庭春又晚,更无人倚玉阑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