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峰束奔流,虎牙怒相向。对峙十二碚,罗列钟鼓状。
颠崖矗层霄,旁窦穿激浪。峡泉落九夭,汹汹翻海藏。
撑舟出井底,篙师气先丧。众工捷如猱,百丈缘壁上。
木末纵飞腾,山凹迭升降。一鼓更作气,千篙力谁让。
造化何神奇,设此待霸王。颇闻白帝子,于此拒汉将。
铁锁贯浮梁,金戈森卫仗。萧铣复何人,屯兵倚叠嶂。
群雄电扫空,故垒犹在望。平生历险艰,未若兹游壮。
万里投蛮荒,一身堕烟瘴。风餐案倾欹,水宿魂震荡。
搜奇命转轻,得句神益旺。讵畏前途修,瞿塘险如象。
猜你喜欢
瑶坛醮罢晚云开,羽客分飞俗士回。为报移文不须勒,未曾游处待重来。
泰华当公署,为官兴可知。砚和青霭冻,帘对白云垂。峻掌光浮日,危莲影入池。料于三考内,应惜德音移。
寥(liáo)廓(kuò)凉天静,晶明白日秋。
圆光含万象,碎影入闲流。
迥(jiǒng)与青冥合,遥同江甸(diàn)浮。
昼阴殊众木,斜影下危楼。
宋玉登高怨,张衡望远愁。
馀(yú)辉如可托,云路岂悠悠。
天空寥廓环境清凉幽静,秋天的太阳特别明亮。
太阳光包罗万象,光影倒映在安静的河中。
秋光原阔与青天相合,远远望去同江湖同沉浮。
白昼里阴气远离众树木,夕阳的斜影投向高楼。
宋玉登高埋怨秋气,张衡望远产生秋愁。
太阳余辉如果可寄托,仕宦之云路怎会遥远?
参考资料:
1、彭国忠等.唐代试律诗.合肥:黄山书社,2006:10-11
寥廓:空旷深远。晶明:明亮耀眼的样子。
圆光:指日光。万象:宇宙间一切事物或景象。碎影:细碎的光影。闲:静。
迥:远。青冥:形容青苍幽远。指青天。江甸:指遥远的江边。甸,通“淀”。
阴:指阴气。殊:绝,离。危楼:高楼。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沮水》:“危楼倾崖,恒有落势。”
张衡句:张衡《四愁诗》中有“侧身东望涕沾翰”、“侧身南望涕沾襟”等。
馀辉:即余晖,比喻天子的恩泽。云路:上天之路,升仙之路。喻仕宦显达。悠悠:形容遥远。
此诗为命题写景之作。首联上句“寥廓”、“凉天”皆点出物候变化,暗指试题中的“秋”。下句更是明点“白日”、“秋”,直接破题。二联上句正面写日光,下句以水中之倒影暗指日光,且一“碎”字形容出水波摇动,更显动感。三联从远处落笔,更分“青冥”、“江甸”上、下两个层次来写秋光。且“合”字可见上句为静态之描写,下句“浮”字为动态之描写。四联从近处落笔,以“昼阴”、“斜影”衬写日光,“殊”、“斜”二字又写出季节变化,点出诗题之“秋”字。五联用典,渲染一种悲凉的气氛,古人以悲秋为传统,故此联亦有点题之意。然末联突起,一反上联之悲凉情调,代之以对仕宦之向往,表达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曾寻湘水东,古翠积秋浓。长老禅栖处,半天云盖峰。
闲床饶得石,杂树少于松。近有谁堪语,浏阳妙指踪。
九皋鸣鹤自喈喈,俗韵应知竟寡谐。寄语群离莫惊诧,九天阊阖为谁开。
装景松篁浑可喜,忘机鸥鹭不相猜。南窗情话有时尽,唤取青州从事来。
贫有寒毡在,狂凭束卷誇。一官文自左,百感气仍加。
白雪人人耳,青山处处家。物情论且尽,吾意属烟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