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阁芝楼杳霭中,霞开深见玉皇宫。紫阳天上神仙客,称在人间立世功。
猜你喜欢
明朝驿(yì)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táo)。
明晨驿使就要出发,思妇们连夜为远征的丈夫赶制棉衣。
纤纤素手连抽针都冷得不行,更不说用那冰冷的剪刀来裁衣服了。
妾将裁制好的衣物寄向远方,几时才能到达边关临洮?
参考资料:
1、詹福瑞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29-231
驿:驿馆。
临洮:在今甘肃临潭县西南,此泛指边地。
不写景而写人叙事,通过一位女子“一夜絮征袍”的情事以表现思念征夫的感情。事件被安排在一个有意味的时刻──传送征衣的驿使即将出发的前夜,大大增强了此诗的情节性和戏剧味。
一个“赶”字,不曾明写,但从“明朝驿使发”的消息,读者从诗中处处看到这个字,如睹那女子急切、紧张劳作的情景。关于如何“絮”、如何“裁”、如何“缝”等等具体过程,作者有所取舍,只写拈针把剪的感觉,突出一个“冷”字。素手抽针已觉很冷,还要握那冰冷的剪刀。“冷”便切合“冬歌”,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情节的生动性。
天气的严寒,使“敢将十指夸针巧”的女子不那么得心应手了,而时不我待,偏偏驿使就要出发,人物焦急情态宛如画出。“明朝驿使发”,分明有些埋怨的意思了。她从自己的冷必然会想到临洮,那边的更冷。所以又巴不得驿使早发、快发。这种矛盾心理亦从无字处表出。读者似乎又看见她一边呵着手一边赶裁、赶絮、赶缝。“一夜絮征袍”,言简而意足,看来大功告成,她应该大大松口气了。
可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又情急起来,路是这样远,“寒到身边衣到无”呢?这回却是恐怕驿使行迟,盼望驿车加紧了。“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这迫不及待的一问,含多少深情呵。从侧面落笔,通过形象刻画与心理描写结合,塑造出一个活生生的思妇形象,成功表达了诗歌主题。结构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起得突兀,结得意远,情节生动感人。
云昏失南山,雷过撼北户。
天其哀此民,畀以三日雨。
未言高下足,十已得四五。
雨势殊未已,喜色遍农圃。
稽手谒龙公,愿言终有秋。
民饥不敢辞,惧贻明主忧。
宁令汉社稷,变作莽乾坤。
翩翩五色应弘词,初入圜桥雀已驰。藜火夜分天禄阁,彩毛朝起凤凰池。
奏笺预向趋庭日,华选方逢盛世知。更有寒山樨一树,秋风遥欲与君期。
幕天席地。瑞脑香浓笙歌沸。白纻衣轻。鹓鹓发霜髯照座明。
轻簪小珥。却是人间真富贵。好着丹青。画与人间作寿星。
荇藻绿不歇,芳湖秋可怜。
天低四野树,日落万山烟。
朗月虚苓榻,疏花明钓船。
时闻有过翼,遥寄卜居篇。
文恪辞家流,广庭振华毂。帝时绌师臣,遥迹肇枚卜。
竖人窘犬步,惄焉叹一木。归卧洞庭野,世往誉恒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