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榆关酒楼临大衢,征人日暮行驻车。鹿裘老翁鬓成雪,夹毂相逢问里闾。
乍闻吴语三太息,坐我楼头话畴昔。自云家世本吴中,住近张王旧宫侧。
少年追逐冶游场,破产徵歌意无惜。沙家枪槊冠江南,学得梨花推第一。
技成好作关河游,贩缯几度来边州。燕姬十五芙蓉色,弹筝夜夜酣高楼。
一曲红绡醉中掷,囊空典却千金裘。三载边庭履霜露,飘摇裋褐谁相顾。
途穷不忍到乡关,却向军中应征募。金羁翠眊绣蝥弧,名隶渡辽第三部。
关前上将霍将军,遣向松山守烽住。孤城接斗无时休,铁甲中宵带冰卧。
老边墙直长城隈,梯冲百道如山来。宁前死屯昼城闭,旌旗黯惨纷黄埃。
雄边健儿十三万,鼓声欲死弓难开。碛西降丁最翘健,日暮分营夜催战。
吁嗟万骑无人回,射尽平州铁丝箭。曙光瞳瞳海生绿,战血无声注空谷。
严霜如刀箭如猥,欲上戎鞍泪交续。坚城既堕将军降,几部残兵向南哭。
相随散卒临渝城,横刀更隶龙骧营。倏忽长安易朝市,关门不用防秋兵。
从此飘零脱军伍,种豆锄葵学农圃。且将衰齿托鸡豚,幸免微躯饲豺虎。
昨年有客来燕京,传道江南亦被兵。故国他乡尽荆棘,穷黎何处还聊生。
伊昔姑苏城畔住,门前小店临江树。半生羁戍塞垣秋,梦断吴关旧行处。
今日逢君辽水北,被褐驱车欲安适。白头边语久侏{牜世},重听乡音涕横臆。
凄惶岭外北风哀,莽莽边沙路何极。沽酒邀君君莫辞,天涯相见且相悲。
莫嫌憔悴穷边叟,犹是吴趋市上儿。
关塞年华早,楼台别望违。
试衫著暖气,开镜觅春晖。
燕入窥罗幕,蜂来上画衣。
情催桃李艳,心寄管弦飞。
妆洗朝相待,风花暝不归。
梦魂何处入,寂寂掩重扉。
这首诗是初唐诗人张若虚的作品,全诗艳丽工整,欲出宫体之篱,似启温李之风,张若虚的诗风上承齐梁,下开盛唐,在诗歌的历史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大家往往认为,是初唐四杰为盛唐诗歌的兴盛局面打下了良好的开端。实际上,张若虚也是功不可没的一员。这首拟闺怨诗就是最好的证明。
诗人首句点题,为戍守关塞,年轻的丈夫与妻子离别了。场景是凄清动人的,但作者仅仅是一笔带过,给读者以无穷的想象空间。他仅仅描绘了送别的尾声:妻子伫立于楼台之上,遥望着三步一回头的丈夫,直到他的身影消失在遥远的地平线。这是送别的结束,却是全诗的开始。
离别之后,这位女主人公就陷入了漫长的苦思中,但也要强打精神来梳妆打扮。穿上了新衫,才感觉到了春天的温暖。简单的梳妆后,她把目光投向了窗外。窗外生机盎然、花红柳绿。偶有燕子飞过,透过罗幕看看她。不知何时,有几只蜜蜂也打起了她那件“画衣”的主意。诗人在此著一生花妙笔,画衣上绣的花竟然能把蜜蜂引来,可见其逼真生动,又可见思妇对这画衣是如何的用心。这句将她百无聊赖却又想借此给心上人带来惊喜的心情彰显无疑。
春季正是山花烂漫的季节,桃红李白,而女主人公的心绪却纷乱如麻。忽然从遥远的方向,传来了悠扬的乐声,大约是《折柳》吧!于是她让自己沉醉在其中,让自己的心飞向遥远的边塞,飞到丈夫的身边。
上面四句借对外物描写,来烘托女主人公的心境。而下面笔锋一转,又转到了女主人公本人。她幻想着丈夫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回来,于是盛装打扮,等待着遥远的离人。而春去秋来,花开花落,该回来的人却还没有回来。夜渐渐深了,她进入了梦乡。但她却陷入了“惟梦闲人不梦君”的新的苦恼中。最后她醒了,重重的长叹一声,“唉——”在寂静的夜里,这一声长叹竟是回声重重。在重重的回声中,她无奈的再次把大门关上了。
作者多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借助带有感情色彩的事物来抒情。另外,这首诗对于人物心理描写的方式又可称得起是别具一格。句句不直接描绘心境,可句句写的都是心境。如果要将这首诗翻译成为意识流作品,那就韵味大减。好比将一个曲曲折折的迷宫拉直,明了易懂,但趣味却荡然无存了。
张若虚有很多优秀的作品,但仅仅流传下来两首。除了这首之外,还有一首就是广为流传的《春江花月夜》。余下的诗,都在漫长的岁月中散失了。